俞天白

俞天白,1937年出生,浙江义乌人, 九三学社成员。他先后在上海昆明中学、江浦中学、上海市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担任教师,还曾任《萌芽》杂志社编辑、副主编,《沪港经济》杂志总编辑,《上海证券报》文学工作室主任。此外,他是上海市作家协会第四、五、六、七届理事及小说创作委员会主任,环境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编审。

1956年夏天,俞天白考取了上海第一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前身)历史系大专。同年,他创作的短篇小说《路》发表在《浙江文艺》第一期上。1958年,俞天白毕业于上海第一师范学院历史系。1978年起,俞天白的写作进入了井喷期。《当代》《十月》《花城》《钟山》《收获》等中国重要的大型文学期刊都陆续发表了他的小说。1981年,他从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离职,正式成为了一名专业的文学编辑。1983年,俞天白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7年,俞天白从《萌芽》杂志副主编的岗位上退休。2012年,俞天白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银行行长》。

俞天白的中篇小说《儿子》获上海市第一届文学作品奖;《大上海沉没》获上海市40年优秀小说奖、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作协八五期间中国优秀长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大上海漂浮》获上海市1992—1993年优秀作品奖。

人物经历

早期经历

俞天白,1937年出生,浙江义乌人。俞天白的少年时代历经战争洗礼与政治动荡,除去两年正规的小学教育,他的大部分文化知识都由父亲在行医之余教授。

1954年,俞天白将乡间旱灾见闻写成十来万字的小说,得到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专业老师的褒奖,并建议他将稿子送去浙江省义乌中学参加群众创作评比。但在评选过程中他的作品被盗。虽追查无果,但一些读过小说的高中语文老师都惊讶于它出自一位青年农民之手。

他随即又写了一个短篇小说《路》,投给《浙江文艺》,小说在1956年第一期上发表了。当时恰逢中国高校扩大招收同等学历人员,俞天白,带着刚发表的短篇小说和文联老师的回信,到教育局开具同等学历证明,同年夏天,俞天白考取了上海第一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前身)历史系大专。

工作与创作

1958年,俞天白毕业于上海第一师范学院,大学毕业后,俞天白被分配入杨浦区江浦中学任政治老师,俞天白常在工作之余就去和沪东工人文化宫创作队的朋友们交流,在那里结识了《萌芽》的编辑王宁宇。王宁宇看完他以反右斗争为素材的长篇小说《里程碑》(出版后改名为《氛围》)后,认为可以放在连载栏目里,后便带回编辑部送审。但俞天白耐等来的是三年自然灾害、中国各类文学期刊陆续停刊的消息。

但俞天白的创作热情没有因为时局而受阻,只要一有有分量的作品诞生,就会请《收获》杂志、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分社(后来的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专业文学编辑们评估。专业编辑们都认为俞天白的小说语言丰富,是一名对文学有准备的作者。

创作井喷

1978年,俞天白想把十万字的反思小说《现代人》送到出版社。这时,俞天白从报纸上看到《一月》杂志在北京创刊,他就将《现代人》的稿件寄到北京。《十月》的创刊人之一章仲锷收到稿子后,不但给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还特地带着当时因发表《班主任》的刘心武一起到上海市,找到俞天白面谈后,《现代人》小说出版了。

而后他的写作进入了井喷期。《当代》《十月》《花城》《钟山》《收获》等中国重要的大型文学期刊都陆续发表了他的小说。1980年《萌芽》杂志复刊,俞天白的人生又走到了一个选择的路口。他于1980年8月到《萌芽》杂志社工作。他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最终决定将个人理想和工作结合到一起,次年他从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离职,正式成为了一名专业的文学编辑。1983年,俞天白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很长一段时间里,俞天白的小说都聚焦于各个时期知识分子的命运,《吾也狂医生》《氛围》《愚人之门》《X地带》等,都以他生活和工作中最熟悉的那个群体作为写作对象。

1987年的一天,几位从南方回沪的文友聚会,带来了深圳市广州市等地的见闻。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和充满活力的新经济,对比被计划经济禁锢头脑多年的上海,公交拥挤,城市设施老旧破败、过江轮渡踩踏事件等现象再度令俞天白为惋惜感叹。1988年初,俞天白四十万字的《大上海沉没》完成。北京的《当代》杂志将《大上海沉没》在第五第六期分上下两期登完。

随着1990年代初上海市的变化,《大上海沉没》获得了诸多奖项,上海市40年优秀小说奖、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中国作家协会八五期间中国优秀长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大上海源浮》获上海市192-1993年优秀作品奖。1992年,在一次上海市委面向文艺界人士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大上海沉没》被定件为“上海文艺工作的重大收获之一"。1995年,两部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上海故事》,主演中刘琼达式常,奇荾石等老戏骨担纲。

退休

1997年,俞天白从《萌芽》杂志副主编的岗位上退休了,从“作家”的身份来说,他赢得了更充裕的创作时间。

陈至立同志听闻他想进一步对市民们关心的股市问题进行研究,就建议他去《上海证券报》文学创作室体验生活。一边积累一边创作,后来俞天白成了上海市作家中书写海派金融的第一人。

2008年美国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俞天白一边为上海金融业历史梳理出《海派金融》,一边于2012年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银行行长》。这是首部以浦东新区为舞台,以华尔街为大背景,演绎当代城市命运和银行家生存状态的小说。

社会任职

俞天白历任《萌芽》杂志社编辑、副主编,上海市作协第四、五、六、七届理事及小说创作委员会主任,环境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编审。

创作特点

俞天白前期的创作多以知识分子为主题,自1988年问世的《大上海沉没》始,在《大上海漂浮》《大都会》等作品中,将视线转向以金融业为主的上海经济领域,对改革开放时代的大上海经济变革与金融脉动予以切近的展现,也对上海的经济现状和未来走向充满深沉的忧患意识。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

以上资料参考

中篇小说集

以上资料参考

长篇报告文学

以上资料参考

报告文学集

以上资料参考

散文随笔集

以上资料参考

通信集

以上资料参考

个人生活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前夕,为避难,俞天白父母从上海市回到义乌生下了他,俞天白是1942年侵华日军义乌崇山细菌战的幸存者。他的父亲在上海时便与陈望道等民主进步人士多有交往,也曾与鲁迅有一面之缘,因而也把巴金、茅盾、鲁迅等人的著作带到了少年俞天白的精神世界中,确立了他日后立足现实主义的创作底色。

人物评价

万国证券公司管金生先生就笑称“我是被俞天白写出名的”。跨界的背景使得众多文化界和金融界的名流来考察上海证券交易所时,都希望有俞天白陪同,因为他能提供来自另一个领域的视角。(管金生 评)

新时期重要的文艺评论家李子云先生曾感慨地说:“我们作家中能与金融家对话的只有俞天白了。(李子云 评)

荣誉

参考资料

俞天白.豆瓣.2025-05-15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 俞天白:与时代一同脉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 俞天白:与时代一同脉动.2025-05-15

俞天白.中国作家网.2025-05-15

银行行长.豆瓣读书.2025-05-15

俞天白.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5-15

海派金融.豆瓣读书.2025-05-15

大赢家--一个职业炒手的炒股笔记.豆瓣读书.2025-05-16

大上海沉没.大上海沉没.2025-05-16

金环套.豆瓣读书.2025-05-15

氛围 俞天白/著 一一版一印.孔夫子旧书网.2025-05-16

愚人之门.豆瓣读书.2025-05-15

夜老虎打赌(插图本).孔夫子旧书网.2025-05-16

俞天白 作品.豆瓣.2025-05-15

天白.豆瓣.2025-05-15

俞大鸿小说选.豆瓣.2025-05-15

古宅.豆瓣读书.2025-05-15

他们是丁香铃兰郁金香紫罗兰.豆瓣读书.2025-05-15

我校与盛大文学联合创办“国内首个网络文学本科专业”兼职教授简介.我校与盛大文学联合创办“国内首个网络文学本科专业”兼职教授简介.2025-05-16

上海:性格即命运.豆瓣读书.2025-05-15

变幻莫测的面纱 上海金融改革纪实..孔夫子旧书网.2025-05-16

最后一轮太阳.豆瓣读书.2025-05-15

哈罗,上海.豆瓣读书.2025-05-15

留德家书.豆瓣读书.2025-05-1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