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证要法》是由清代庆恕撰写的临证综合类中医文献,全书共分为三卷,完成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书中详细分类并阐述了多种杂症的症状及其治疗方法。
内容简介
《杂证要法》将病症分为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七窍、妇人等八大类别,共计收录了七十多种杂症。对于每一种病症,书中都简洁明了地介绍了其发病原因、病理机制以及相应的诊断治疗原则。在选择药方时,庆恕广泛收集了《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其他历代著名医家的经典方剂,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继承和发展了这些方剂的核心理念,使得整本书的特点在于条理分明、言简意赅。
作者简介
庆恕(1840-1919),字云阁,出生于辽宁省抚顺市的一个满族贵族家庭,属于萨克达氏,隶属于满洲镶黄旗。自幼聪明好学,在母亲的影响下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光绪二年(1876年)考取进士,随后担任户部主事,后来晋升为郎中。在政治生涯期间,庆恕始终致力于研习《内经》《伤寒论》等中医典籍,并特别推崇徐灵胎、陈修同、高十宗、张隐庵、黄元御等医家的思想,从中汲取精华,积累了三十多年的心得体会。最终,他编写了《医学摘粹》一书,并于1896年在北京首次出版,此后又多次在不同地区再版发行。这本书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创新,而且广受欢迎,甚至在某些地方作为中医教育的教材使用,受到后代的高度评价。
参考资料
杏林纂源系列之《杂症会心录》.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24-09-14
清末奉天府名医庆云阁与张奎彬从医办学事记.豆丁网.2024-09-14
庆恕 .个人图书馆.202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