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政策

航运政策是各国政府为了发展水上贸易运输,改善国际收支,确保战时水上运输等,对待本国商船队的态度、方针、措施的总称。对于濒海大国,其航运政策往往偏于海运政策,尤以外贸远洋为甚。所以,航运政策是带有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性质的政策。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始,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

航运政策的种类

自由政策

在国际货物运输上主见自由,以便其商船队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即政府对企业经济干预尽可能削减到最低限度:对企业的经营实行自由政策,主要通过法律和财政干预来实现。主要代表国家是英国挪威希腊等海运强国。

保护政策

保护政策是由政府通过法律手段公开保护本国船队,确保其在对外贸易中的承运权。美国自1936年的《商船法》起开始实行保护政策。

准保护政策

准保护政策是一种介于自由政策和保护政策之间的中间状态。主要代表国家是日本。日本因其强大的商船队和对原材料进口的高度依赖,以及产品出口主要面向欧美市场,因此在其航运政策上采取了准保护政策。

航运政策的基本形态

政府通过政策干预市场经济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补贴

补贴是指国家政府对航运业和造船业提供的直接或间接财政支持,包括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前者包括造船补贴、营运补贴等多种形式,后者则涉及税收优惠等措施。

限制

限制是指政府通过立法和规章制度等方式对航运业进行的干预。限制可分为促进性和抑制性两类,前者如放宽限制以方便船东获得船舶,后者如保留沿海航线的本国船舶等。

航运政策的性质和目的

航运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国家对航运业的战略、方针和具体政策措施。它既是国际经济和国内经济相结合的结果,也体现了国家间的经济实力差异。航运政策通常分为对外航运政策和国内航运政策,分别表明国家对其他国家商船队的态度和对本国运输业的总体规划。航运政策的目的兼具经济性和政治性,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和保护对外经贸活动,改善国际收支平衡,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加强国防,保障国家安全。

参考资料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重大航运政策沿革与现状 .维普资讯.2024-11-01

2022年经济师《中级水路》考前冲刺辅导第十四章(11).金锄头文库.2024-11-01

中级经济师水路运输重知识点梳理.金锄头文库.2024-11-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