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伯愈,亦作韩伯俞,汉代梁国睢阳人,著名孝子,以成语“伯俞泣杖”和同名故事而闻名后世。
人物故事
成语典故出自汉·刘向《说苑·建本》:伯俞有过,其母 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尝见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俞得罪,笞尝痛,今母之力不能使痛,是以泣。”
故事则见于《八德须知全集》三集第一册《孝篇. 四》之《伯俞泣杖》。
【文言文原文】:汉韩伯俞,梁人,性至孝,母教素严。每有小过,辄杖之,伯俞跪受无怨。一日,复杖,伯俞大泣,母讶问曰:往者杖汝,常悦受之,未尝或泣,今日杖汝,何独泣乎?伯俞曰:往者儿得罪,笞尝痛,知母康健,今母之力不能使痛,知母力已衰,恐来日无多,是以悲泣耳。
【白话文解释】:汉朝的韩伯俞。是梁国睢阳(今商丘市)人。生性非常孝顺。他母亲的家教很严厉。韩伯俞偶然有了小小的过失。他的母亲就要用拐杖打他。韩伯俞总是跪下了。受了母亲的打。一些儿也没有怨言。有一天。他的母亲又拿了拐杖打着儿子。韩伯俞忽然大哭起来。他的母亲觉得很奇怪。问他道。从前打你的时候。你老是和颜悦色地受了。没有一次流着眼泪的。今天打你。为什么哭了起来呢。韩伯俞说。从前儿子有了过失的事。母亲打我的时候。是觉得很痛的。晓得母亲的身体很康健。今天打我的时候。母亲的力量。就不能使我觉得痛了。晓得母亲的精力已衰。恐怕后来的日子不多。所以不觉得悲伤着哭起来了。
后世有韩氏家族引用这个典故来命名家族的堂号,曰“泣杖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