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批评学

为了使本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读性,本书在“影视批评写作”部分例举了作者已经发表的三则电影批评文本,并结合作者的写作实践予以具体、细致的解剖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力图在创新电影观/电视观与批评观的基础上,结合世界影视理论批评发展的最新成就以及中国影视理论批评的一般状况,相对全面而深入地探讨电影、电视批评原理。作为影视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影视批评学以影视批评特性、影视批评功能、影视批评主体、影视批评模式以及影视批评写作为主要研究内容。

本书作为高等院校影视教育系列教材之一,可供影视学、传播学,以及相关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提高影视文化水平的自学读物。 ……

作者简介

李道新,1966年9月出生于石首市。1988年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199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电影系,获电影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大陆首届电影学博士学位获得者。现任教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主要从事中国电影史研究和教学。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有:《建筑中国电影批评史》、《中国当代电影现实主义五十年》、《中国早期电影里的都市形象及其文化含义》、《电影理论与电影史视野里的中国电影批评》、《中国电影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前景》等;出版的主要学术著作有:《波德莱尔是怎样读书写作的》(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中国电影史:1937-1945》、(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中国电影批评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影视批评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目录

总序

引言:建构中国影视批评学的初步尝试

一影视批评学的学科构成

二影视批评学的观念变革

三建构中国影视批评学的初步尝试

第一章影视批评特性

第一节影视特性

意识形态载体

二审美感受方式

三影音技术体系

四商业运作规范

第二节批评特性

一 史论中介

二价值趋奉

三经验认同

第三节影视批评特性

一镜像探讨

二文化分析

三产业研究

第二章影视批评功能

第一节与创作对话

第二节 与观众互动

第三节与自我交流

第三章影视批评主体

第一节文化修养

一 生活积淀

二 文史哲基础

三 批评观

第二节专业素质

一 影视技艺

二 影像感知

三 语言表达

……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