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优1号是四川省原子核应用技术研究所选育的水稻品种,由自育糯稻不育系N2A作母本,与糯恢1号测配选育而成的糯稻杂交种。
品种来源
系四川省原子核应用技术研究所用自育糯稻不育系N2A作母本,与糯恢1号测配选育而成的糯稻杂交种。
特征特性
全生育期140—145天,比荆糯6号早熟5天左右;株高100—110厘米,株型紧凑;亩有效穗18—20万,穗着粒1250粒左右,结实率80—85%,千粒重27—28克;出糙率80%,精米率71.2%,整精米率53.9%,支链淀粉含量100%;感稻瘟病,颈瘟7—9级,田间抗性优于其它糯稻。
产量表现
1992、1993两年参加省区试,15点次平均亩产494.7公斤,比对照荆糯6号增产21.9%。
种植区域
适宜在我省稻瘟病轻病区种植。
2006年贵州省审定,编号:黔审稻2006014号
品种来源:成都阳光种苗有限公司用不育系NA-4与恢复系糯恢一号组配而成。
特征特性:迟熟型三系杂交糯稻。全生育期为150.7天,比对照农虎禾晚熟1.9天,株高110.0厘米,株型适中,剑时直立,茎杆粗壮。生长旺盛,分蘖力强,亩有效穗15.8万穗左右。穗大粒多,穗实粒数为124.3粒,结实率79.3%。千粒重30.5克。2004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糙米率79.5%,整精米率62.2%,阴糯米率6%,长宽比2.3,胶稠度92毫米,碱消值5.0,直链淀粉含量1.0%。稻瘟病抗性鉴定为高感。
产量表现:2004年贵州省糯稻区试平均亩产592.8公斤,比对照农虎禾增产20.6%;2005年贵州省糯稻区试平均亩产570.5公斤,比对照农虎禾增产26.1%;两年平均亩产581.7公斤,比对照增产23.2%,10个试点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在四川省作一季中稻,3月底~4月初播种。培育多蘖壮秧:提倡两段育秧,也可搞湿润秧田,稀播培育足蘖壮秧(单株带蘖2~3个)。栽足基本苗:栽插密度7×4寸或8×4寸,每穴双株(包括分蘖6~8苗),保证基本苗12~13万/亩。底肥足,追肥早,增施磷、钾肥:底肥占80%,追肥占20%,移栽后5~7天追肥,重施底肥,早追肥,切忌中后期追施氮肥。及时晒苗控田:移栽后15~20天,当亩苗数达到18~20万应立即排水晒田,晒到叶色褪淡,叶片变硬,分蘖不再增加时方可复水。病虫防治及其它栽培管理措施同其它水稻品种。
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海拔1250米以下中迟熟籼稻区作糯稻专用品种种植,稻瘟病常发区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