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民主革命,参与辛亥武昌起义,并与蔡济民等人同时被选举为总稽查,被孙中山称为“辛亥革命甲等功臣”;之后在历经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后,当选为非常国会参议院议员,后来加入中国国民党,并成为孙中山先生的挚友。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高振霄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参加抗战,以抗战策反委员会委员及上海洪帮头领的特殊身份,投身到抗日战争第一线。
早年经历
高振霄(1882—1945),字汉声,房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洪帮大佬。自幼读书,年龄稍长,入两湖总师范学堂。1906年后,郑江创办《政学:日报》(后改为《湖北日报》),高振霄任编辑,与向炳煜等在报上作画,嘲讽鄂督陈夔龙及统制张彪,抨击时政。郑江灏、向炳煜等被捕下狱,高振霄独自创办《夏报》,继续宣传革命。1910年秋,与谢石钦等发起创办德育会。次年春,共进会、文学社为联合事意见不一,高振霄与刘复基等斡旋于两组织之间,力促联合。武昌起义爆发后,与袁图纪等首入都督府参谋战事。湖北军政府组建之初,事务纷乱,与袁国纪等主持筹组民政部,编写简章,颁布文告。时人才缺乏,高振霄负责政学两界,三天内招纳文武志士400多人荐府委用。
革命生涯
武昌起义之初,地方流痞趁火打劫,高振霄与张振武面陈黎元洪,以黎元洪名义颁《刑赏令》及军令八条,军务部执法科成立,调充该科调查,主办军案时,阳夏狱中有禁犯百数十人,高振霄与执法科长程汉卿亲往查访,狱犯多感触下泪,俱表示“使当前敌,虽死无恨”,遂挑禁犯中年青力壮有悔改之意者送往前线作战。军政府设立总稽查处,与蔡济民、牟鸿勋、谢石钦、成章、梅宝玑、陈宏诰、钱守范等被众拥为总稽查,时称“八大金刚”。汉阳失守,武昌危急,有人建议放弃武昌,进攻南京,高振霄坚决反对,并决心与城共存亡。助总监察刘公、明朝军事部副部长张振武亲率稽查队沿街日夜巡逻,维持秩序。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委任高振霄为高等顾问,后被选为国会议员。1912年夏,参加蔡济民、季雨霖组织的改进团,从事讨黎反袁活动。
1917年6月,黎元洪非法解散国会,高振霄追随孙中山南下护法,被选为非常国会参议院议员,后来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9年任汉冶萍公司清算委员会委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高振霄以民族大义为重,任上海市任策反委员,主动帮助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开展抗日活动,保护共产党员和爱国志士。1945年3月,日军威胁高振霄出任日伪上海市长并为其设宴,高振霄慷慨赴宴,当场拒绝日军要其出任伪职的要求,并从容饮下日军的毒酒牺牲。国民政府明令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