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月峰

桂月峰(1872~1932) 又名桂明钊,字树舟,清末秀才,双石人。民国初年在安徽高等学堂加入同盟会,后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桂月峰在芜湖市任教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秋,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时负伤,回乡后在横溪山被捕,英勇就义。

人物生平

桂月峰(1872~1932) 又名桂明钊,字树舟,清末秀才,双石人。民国初年在安徽高等学堂加入同盟会,后加入国民党。毕业后,先后在安庆市、芜湖等地任教,接触柯庆施、胡苏明、朱蕴山等进步人士,受到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潜心于教育救困。吕振羽朱蕴山等在六安市创办安徽省第三甲种农业学校(简称六安三农中学),任学监。他严谨治校,并以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为办校宗旨。

1926年,桂月峰在芜湖市任教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军攻克武汉市后归里,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29年5月,与袁继安、桂伯炎、桂杰生等,配合红三十二师策动六保自卫团起义成功。1930年,皖西根据地初建时,议设兴中县,委桂月峰任县长。他自编小歌剧,创办六安六区苏维埃文化印刷社,编辑出版《火花报》,还为列宁小学编写课本。1932年秋,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时负伤,回乡后在横溪山被捕,英勇就义。

人物事迹

光绪二十年(1894 年),考入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书院。在东京桂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回国,一度加入中国国民党,不久即退出,与柏文蔚、常藩侯、朱蕴山、沈子修、刘希平等进步人士均交往甚密。先后在安庆市芜湖市任教。他的叔父要他回乡做官,他回信说:“晚辈志不在为官,向在为民。当前政治无道,为官虽能光宗,但必卑躬于上,愚民于下,是两者,皆为晚辈所不欲也”。

民国7 年(1918 年),桂月峰回乡度假,见金家寨朱鼎元粮行高价牟利,桂月峰发动市民联名上告,要求朱按平价出售。朱不肯,桂月峰发动数百市民到朱家粮行强行购买,并乘机抢走粮行粮食数百石。是年9 月,朱蕴山邀请他筹办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简称“三农”),他欣然应允,并将其父增加的租田押金全部捐赠,作为建校基金。“三农”创办之初,课堂、宿舍、操场分在三处,且相距甚远。桂月峰身为学监,不论阴晴雨雪天气,坚持与学生同来同往,常年先学生而起后学生而眠。农事实习,常与学生播种施肥。

民国8 年,参加朱蕴山等人在“三农”发起组织的“中国革命小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民国10 年,他和沈子修等人发起组织“六安县农会”。“六·二”惨案发生后,他和其他进步教师一起,组织六安市学校师生成立“六·二”惨案后援会,并组织六安学生代表团赴安庆市,慰问死难者家属。在反对三届省议会贿选斗争中,他和进步教师一起,领导学生组织“澄清选举监视团”,揭露六安地方议员贿选丑行。民国11 年,他又和进步教师一起,联络六安旅省(会)人士,发起驱逐六安县知事骆通运动。

民国13 年,随沈子修到芜湖市任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学监。民国15 年在“二农”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接受国民革命军北伐,他与沈子修等人返皖西策动民军兵变,因事泄返回家乡,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民国17 年春,协助其子、中共六安县委委员桂伯炎在家乡开展农民运动,建立中共特别支部,组建农民协会,改造六保自卫团和大刀会,秘密组织六安县六区纠察队、美国国民警卫队共70 多人。

民国18 年,“独山暴动”后,协助桂伯炎领导古碑冲、七邻湾、南庄、金家寨等地农民武装暴动。桂月峰不仅自己参加革命,还教育、动员其胞弟桂明田、长子桂伯炎、三子桂尊农、四子桂尊林参加革命,都先后为革命牺牲,被家乡人民称为“满门忠烈”、“桂家五英烈”。

民国21 年,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他虽年逾花甲,仍随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日夜转战,被战士们称为“不老松”。红四方面军西撤后,他带领一部分伤病员由英山县回家乡横溪山治疗,在回家筹粮途中被捕杀害。

革命历程

桂月峰,原名月钊,字树丹,1872年出生于六安县金家寨。其父经营盐店生意,在乡下又有田产,家境颇丰。

桂月峰从小进入私塾,好学上进,16岁即考中秀才。中日甲午战争后,他目睹清朝的腐败无能,怀着济世利民的志向,考入两江优级师范学堂。为寻求富国强民之道,他从师范学堂毕业后,又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弘文书院。在日本期间,他加入了同盟会,成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积极参加者。

辛亥革命发生后,桂月峰回到国内,与皖籍民主人士交往甚密,并加入中国国民党。后见国民党内派系林立,各怀私见,纷争不断,不久即从国民党组织中退出,一心从事教育工作。亲朋好友多次劝他出来做官,都被他断然拒绝。1918年,他接受安徽著名民主人士朱蕴山的邀请,到六安市县城创办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任三农学监。沈子修任校长,朱蕴山任文(秘书)兼修身课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他们聘请思想进步的人士担任教师,在学生中传播科学、民主思想。在响应五四运动、声援安庆“六二”惨案、“反贿选”等斗争中,桂月峰亲率学生走上斗争第一线,在当地产生很大影响。1923年,芜湖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六安籍学生,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周范文(1926年任中共芜湖特支首任书记)来到三农,指导帮助该校进步学生组织“青年协进会”,宣传马克思主义。始终追求进步的桂月峰也受到很大影响,思想认识发生质的变化。他告诉长子桂伯炎:我半生的理想,现在才算看到了希望。

1924年,沈子修改任芜湖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校长。桂月峰跟随他来到二农,任学监。当时,二农是芜湖市革命力量云集之地,芜湖最早的中共党、团领导机构都曾设在这所学校。桂月峰在二农全力支持进步师生,并积极参与芜湖的革命运动。1926年,桂月峰在二农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之中。北伐战争开始后,桂月峰奉命秘密返回皖西,策动兵变。后因事情泄露,被迫返回家乡,继续从事革命运动。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皖西地区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目睹中国国民党反动派残酷迫害共产党人的罪恶行径,桂月峰烧掉自家的房屋、财产,以示义无反顾、革命到底的决心。他利用自己的声望协助中共六安特委委员桂伯炎发动农民,成立农民协会,建立地方党组织和革命武装,举行武装暴动,为皖西革命根据地形成作出了贡献。

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设置“兴中县”,桂月峰任县长,为红军筹粮筹款,输送兵源,同时为开展土地革命和苏区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久,兴中县撤销,重建六安六区。当时他已年近六旬,就仍然留在六区负责宣传教育工作。1931年秋,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大肆迫害革命干部,桂月峰的长子桂伯炎、弟弟桂明田相继遭到杀害。桂月峰仍以党的事业和革命大局为重,竭力克制自己。他不顾年老多病,在四次反“围剿”中,随部队日夜转战,鼓动战士奋勇杀敌,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宽广胸襟。

1932年秋,桂月峰带领部分伤病员回到家乡,在横山溪隐蔽治疗。为了解决同志们的吃饭问题,一天夜晚,他带领一名战士回家搞粮食,不幸被当地反动民团发现,将他包围逮捕。由于对桂月峰极端的害怕和仇恨,他们将桂月峰在押解的途中杀害。

其后,桂月峰的另外两个儿子也为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被家乡人民称为“桂家五英烈”。

参考资料

桂月峰.芜湖党史方志网.2016-03-2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