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古代诗歌集

《西古代诗歌集》是2015年1月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学范 、张万洲。

正文

作品简介

原十堰市教育局副局长、十堰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王学范同志,湖北医药学院王晓老师潜心研究十堰地方文化,从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广泛搜集郧西古代诗歌,在此基础上会同郧西一中张万州等同志编了这本诗集《郧西古代诗歌集》。深切感受到他们为挖掘整理郧西古代典籍,促进郧西文化发展繁荣所做的努力。

纵观全集,有几大特点:

其一,穷搜广罗,收录作品众多。为尽可能系统全面地搜集郧西古代诗歌,编纂者们不辞劳苦,夜以继日,跑遍十堰市大小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和高校图书馆,翻阅大量书刊杂志、搜集资料。由于图书资料有限,他们又不远千里到省图书馆和武汉高校图书馆查阅图书资料,甚至还通过网络联系国家图书馆和外省图书馆搜寻资料。这本《郧西古代诗歌集》共收录从北宋到清末124位诗人所作的315首吟咏郧西的诗歌。这是迄今为止面世的时间跨度最长、涉及作者范围最广、搜集诗歌作品最多、反映社会生活最全面的一本郧西古代诗歌集。

其二,编排合理,便于读者阅读。编纂者按诗歌产生的时间顺序依次编排,让读者在阅读诗集时感受到历史脉络。所收诗歌的作者生平简介和诗歌所涉及到的景点、地名,以附录的方式附于集后,既节省了文字,又便于读者翻检查阅。编纂者精心撰写的前言,对郧西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进行了概述,对代表作品作了深入浅出的评析,既能使读者概貌性地了解郧西古代诗歌,又能引导读者欣赏其中的精品。

其三,校注严谨,资料充实丰富。参与编选校注的同志都是文史研究的专家学者,他们在文史研究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具备相关的专业素养,而且具有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他们在编选校注过程中广泛阅读历史文献,查找相关资料,反复推敲,字斟句酌,每首诗歌都做到作品来源清楚,校勘有理有据,注释精确严密,确保了此诗歌集按计划高质量的完成。

王学范同志是多年从事教育的著名学者,王晓老师是研究十堰地方文化的资深专家,他们深刻认识到对于传承历史文化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精神潜心研究、精心编纂,才使得这本精美的《郧西古代诗歌集》付梓面世.

《郧西古代诗歌集》的出版发行,是郧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又一丰硕成果。它对于展现悠久而辉煌的郧西文化,丰富郧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郧西人民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推进郧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书于2015年1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王学范,号静远斋主、汉江渔翁。出生于1954年6月,男,汉族,湖北十堰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历任十堰市教师进修学院、十堰市师范学校教师、政治处副主任,中共十堰市委组织部干部培训科副科长、科长,中共十堰市广播电台支部书记,十堰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市教育局副局长,十堰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兼任十堰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十堰市社科联副主席、第三届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市诗学会副会长。现任十堰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十堰市老年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理事,十堰市历史文化抢救整理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人文社科研究,先后在《领导科学》、《教育与经济》、《领导工作研究》、《北京成人教育》、《湖北教育》、《成才》、《湖北开放大学学报》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并多次获省市人文社科奖。著有《静远斋诗钞》,编著《古代家训精选》、《王世贞抚郧诗文集》、《十堰古代诗歌集》、《郧阳古代诗歌集》、《奉献之歌》。70年代末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发表诗词、散文、报告文学、评论、杂文1000余篇(首),诗词作品分别收入《中华诗词》、《东坡赤壁诗词》、《当代千家诗词丛书》、《华夏诗存》、《风景名胜诗词选》、《十堰古今诗词选》、《古今诗人吟湖北》、《百家教授诗词选》、《荆门油菜花诗词集》、《胜利之歌》、《歌声飞扬》、《诗意武当》、《太和清韵》、《十堰古今诗词》、《武当诗联》、《吟郧诗集》等诗词刊物和诗词集。

基本信息

主    编:王学范  张万洲

出    版:中国文化出版社

总 编 审:中国文化出版社国内编审处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北里甲1号

责任编辑:孙  静

印    刷:中国文化出版社印刷厂

开    本: 787×1092mm1/16

印    张: 16

版    次: 2015年1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定    价:精装58.00  平装48.00

作品赏析

宋•张士逊

张士逊(964-1049),子顺之。北宋阴城(今属湖北老河口市)人,淳化三年(992)进士,历任郧乡(今湖北郧县)主薄,江南、广东省河北省转运使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时皇帝飞白书“千岁”两字赐之,卒谥“文懿”。

经乾兴寺

桐枝手植有桐孙,二纪重来愧此身。

三代衣冠联贵仕,十州轩冕接清尘。

水蛇麻虽喜多新垄,耆旧堪嗟有故人。

萧寺门前题粉壁,又书丁巳对壬辰。

【注释】

此诗选自明•徐学谟、周绍稷纂修《郧阳府志》。明代薛纲纂修的嘉靖《郧阳府志》记载:“乾兴寺,在(郧西)县北五里广顺山下,创自唐时,宋相阴城张士逊尝植桐留题。”肯定张士逊的《经乾兴寺》歌咏的是郧西乾兴寺。明代徐学谟、周绍稷纂修万历《郧阳府志》、清代吴葆仪纂修同治《郧阳府志》、程光第纂修同治《郧西县志》都收录此诗,后两部地方志书都将该诗明确归入郧西县下。而《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一千一百五十卷《襄阳府部会考•均州•寺庙考•光化县》:“乾兴寺,一名萧寺,张士逊老有题壁诗。”清代王万芳纂修的《襄阳府志》记载:“乾明寺,一名萧寺,在阴城镇。张士逊《归老题干明寺壁》诗云……”。这两部古籍明确记载其诗歌咏的是光化县(今老河口市)阴城镇乾兴寺。《舆地纪胜》、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全宋诗》均收录此诗,标题为《雍熙中植桐于萧寺壬辰登科后告老来寺留题》。再加上张士逊本是阴城人,有学者据此考证张士逊的这首诗是歌咏其故乡光化县阴城镇的乾兴寺。

有桐孙:清•程光第纂修《郧西县志》(下简称“程志”)作“老精神。”

二纪:二十四年。

贵仕:程志作“贵士”。清•刘作霖纂修湖广《郧阳府志》作“贵客”。

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

虽喜:程志作“垦处”。

堪嗟:程志作“逢时”。

萧寺: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萧衍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后因称佛寺为萧寺。

丁巳:此指作者于天禧丁巳年(1017)告老返乡,题写此诗。壬辰:此指作者于淳化壬辰年(992)考取进士,并在寺中植桐树。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