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Xiao'er Chiqiao Qingre Keli), 主要用于小儿风热感冒挟滞症,表现为孩子发热、咳嗽、鼻塞、流鼻涕、咽喉肿痛、口渴、食欲差、腹胀、便秘或大便酸臭、小便黄,功能为解表清热,消除伤食。需注意的是患有风寒感冒腹泻的儿童均不可用此药。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已被国家卫健委列为儿童流感用药,同时也是新冠肺炎防治药物之一。

配方

制法

连翘、薄荷、荆芥、柴胡提取芳香油,挥发油用倍他环糊精包结,蒸馏后的水溶液备用。其余淡豆豉等十味与上述药渣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55℃)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然后搅拌、静置过夜、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55℃)的稠膏(含蔗糖)或浓缩至1.10~1.20(55℃)的清膏(无蔗糖)。取膏加入蔗糖、糊精、甜菊糖适量,真空干燥,粉碎后与芳香油包结物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真空干燥得颗粒1000g(含蔗糖);或取清膏加入甜菊素和构橼酸适量混匀,加糊精适量和挥发油包结物,制粒,加入香精适量混匀,制成1000g(无蔗糖),即可得到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规格

(1)每袋装2g

(2)每袋装4g

(3)每袋装2g(无蔗糖)

(4)每袋装4g(无蔗糖)

参考资料:

性状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为棕褐色颗粒,味甘、微苦。

用法用量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需开水冲服,一日3次。

6个月至1岁,一次1~2g;1~3岁,一次2~3g;4~6岁,一次3~4g;7~9岁,一次4~5g;10岁以上,一次6g。

参考资料:

功能与主治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有着疏风解表、清热导滞的功效,可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夹滞证,症状为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红肿痛、纳呆口渴、脘腹胀满、便秘或大便酸臭、溲黄。

方解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方中淡豆豉透表除邪、宣泄郁热,连翘清心泻火、解毒透热,共为君药。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解毒利咽;香薷辛温解表、宣毒透疹;枝子清热泄火、通利小便;大黄泻火通便、荡涤肠胃积滞,四药相合,助君药疏风解表又清热导滞,共为臣药。厚朴下气宽肠、消胀除满;槟榔降气行滞,黄芩清热燥湿,柴胡轻宣疏达、解肌退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青蒿芳香清透、泄热化湿、疏达肝胆,赤芍药清热凉血、散止痛,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解表、清热导滞之功。

类方比较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与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均含有北柴胡、黄芩,具有解肌退热之功,都可用于小儿风热感冒证。但本方中重用连翘淡豆豉配伍黄花蒿、半夏、薄荷、荆芥、赤芍、甘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配伍大黄、厚朴枝子、槟榔泻下导滞,前后分消,适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夹滞证。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则配以葛根解肌退热,桂枝、浮萍芍药、蝉蜕以清退里热、疏表利咽、敛阴和营,适用于小儿外感发热证。

临床应用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于1999年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进行400例临床试验

(1)适用于小儿外感发热风热感冒夹滞证。临床应用以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喉肿痛、腹胀、便秘为辨证要点。

(2)适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疱疹性咽峡炎等见上述证候者。

药物毒理

药效学试验结果显示:本品对小鼠大豆油所致耳廓肿胀和大鼠卡拉胶足趾肿胀有抑制作用;对酵母引起的大鼠发热和消毒牛奶所引起的家兔非感染性发热,也均有降温作用。并能增加便秘小鼠的排便数量,降低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提高小鼠水浴甩尾的痛阈值。

成分禁忌

半夏不宜与乌头、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甘草不宜与海藻、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

贮藏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要密封、防潮。

执行标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WS3-675(Z-189)-2005(Z)。

注意事项

(1)风寒表证不宜服用。

(2)小儿中焦虚寒、大便稀溏者慎用。

(3)高热不退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当孩子体温低于38.5度时,可服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3-4天,同时需要配合物理降温,但体温高于38.5度时则需服用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用药期间不吃生冷辛辣的食物,饮食宜清淡。单独使用治疗3~4天,可以缓解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缩短退热时间,改善腹胀、便秘、食欲症状,服药7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2024-08-03

..2024-08-03

儿科明星药——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正确使用.PSM药盾公益官方.2024-08-03

..2024-08-0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