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

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坐落在哈尔滨市红旗大街263号,2007年5月18号开馆,是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地区第一座省级地质博物馆,填补了黑龙江省专业性博物馆建设史上的空白。

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是集科研、科普为一体的全省地质矿产标本收藏展示中心。共有锦绣龙江厅、地质矿产厅、岩石矿物厅、地质环境厅、地层古生物厅、恐龙动物群厅、猛象-披毛犀动物群厅等七个展厅,展厅陈列面积2211平方米。展厅采用声、光、电、多媒体、虚幻影像等现代技术,集中展示了黑龙江省地质发展和科学研究成果。

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成为了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展厅组成

锦绣龙江厅

锦绣龙江厅,全面介绍了黑龙江的概况,通过大湿地、大草原、大森林、大耕地的实景模型展示了黑龙江省的秀丽风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环形拱抱的展示风格,形成开阔、深远的视觉效果。以水平比例尺1/20万、垂直比例尺1/8000的大型电动的黑龙江省国土资源沙盘及沙盘前方的环形投影幕配合同步播放录像片和解说的形式展示全省的交通、行政区划及各种自然资源。自控的抬升和错动显示了著名的满洲里市绥芬河地球科学大断面。这种切割剖面的展示手段,新颖独特、国内首创。

黑龙江省省地质博物馆基础地质类和化石类藏品多数来自黑龙江,黑龙江省嘉荫乌拉嘎恐龙化石挖掘现场的部分断面也被“搬进”了该馆,并在断面之上建成了玻璃平台,参观者行走其上,就像置身于挖掘现场。

地质矿产厅

地质矿产厅,从地质工作、金属矿产、能源矿产、非金属矿产、地热及地下水资源几个方面展开。以电子显示模型演示了黑龙江省25亿年来的地壳演变及重要矿产的形成。

在这里还可以观赏到声、光、电技术制作的世界最大的陆相油田-大庆油田石油探采平台模型和地下自动采煤的虚幻影像。

展厅内采自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的气煤标本,长1.8米,宽1.3米,重约4.5吨。为目前国内博物馆馆内展出煤矿石标本之最。

岩石矿物厅

岩石矿物厅,采用玻璃通透式的结构和镶嵌墙体上的晶洞,为参观者展现黑龙江省内外多姿异彩的岩石和矿物及传承古代文明的四大观赏石四大名砚。参观者可通过4台立体镜观察矿物及其内部的包裹体、裂纹等现象,让参观者与质朴秀雅的宝石矿物以最近的距离接触;也可以利用两组虚幻影像触摸宝石和玉石,更使这些无价至宝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地质环境厅

地质环境厅,利用小空间大景观的对仗手法,通过五大连池火山、伊春小兴安岭花岗岩石 林、嘉荫茅兰沟国家森林公园等微缩景观展现了世界地质公园的旖旎风光。利用声、光、电手段演示了火山喷发时的情景,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地层古生物厅

地层古生物厅,以虚拟影象、旋转展台、电动螺旋模型、灯箱展板,配合大量的化石标本,向观众介绍了五亿年来黑龙江省的沧桑巨变和地层古生物知识。

恐龙动物群厅

恐龙动物群厅,以古生态壁画、景观、模型、虚拟影像、地台恐龙化石BOBBIN、实物标本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系统地向参观者介绍了在地质历史时期恐龙的兴衰史。

展出的长11.75米、高4.0米的满洲龙骨架,是黑龙江嘉荫县出土的始鸭嘴龙骨架中最大的一具。

猛犸象-披毛犀厅

猛犸象-披毛犀厅,用大型壁画配合骨架和实景,展示了该时期古生态环境,特别是在第四纪松嫩平原上,这块当时被周围茂密森林包围的草原,曾经是猛犸象、披毛犀的天下。

在触摸屏、等离子电视全方位的介绍恐龙各种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恐龙拼图、恐龙赛跑和恐龙下蛋等观众参与项目,更能使参观者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

藏品数量

截至2019年,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藏品数量50000件(套)。

相关新闻

2015年1月29日,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哈尔滨市隆重召开。省博物馆、省中国地质博物馆等32家会员单位的代表共60人出席了本次大会。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成为常务理事单位,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馆长董惠明等6人当选副理事长,地质博物馆科普部董童当选副秘书长。

会议审议通过了《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章程(草案)》和《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单位建议名单》、召开了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出第一届常务理事会,审议了常务理事单位建议名单。

所获荣誉

2022年4月,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参考资料

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4-09-27

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地球日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4-09-27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0-09-06

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东北网 黑龙江日报.2022-04-2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