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子哲(718年-770年),字子晰,号东山,罗山县(今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人,天宝官员,天宝年间进士,崇仁知县。
人物生平
元子哲(718年-770年),字子晰,号东山,河南罗山县(今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人。唐朝官员。经历李隆基,肃宗及李豫三朝,天宝年间进士,唐永泰二年大历元年(766)任崇仁知县。卒于大历五年(770)。在职四年间政绩卓出奉公执法,为各县之最,深受百姓爱戴,当日仁民爱物之心,遍洒于闾阎,合邑士民如丧考妣然。邑志载:大历五年(770)尚书考察功绩,朝廷下达命令为建祠立碑时任抚州刺史颜真卿为其所书(元子哲遗爱碑)。因为兵荒马乱,道路梗塞,无法回故里,所以居家于崇仁县衙后面的米仓巷。安葬于县衙公堂后西。继建鸣琴阁,于城隍庙左。后有,明弘治崇仁县令沈诸梁天爵,素知子哲泽民之,将生前十四德铭之於坊,於表扬,於市使没世不忘,并合邑黎庶沐其惠爱,不忍子哲之深仁厚泽淹没,联名呈请题准神位,永远享祀学宫名宦祠内,春秋祭祀以酬子哲之深仁也!自是宰兹土者,如郭公孝思,马公一德类,皆勒石镌文,赠诗作赋,以凭吊其芳迹,至今崇祀名宦,犹得仰余光焉。
历史记载
《四库全书》,江西通志卷六十二,名宦六,抚州府记载:元子,大历五年令崇仁县,有恵泽民,为立遗爱碑,知府颜真卿记之。
《元氏族谱》载:
《子哲公名宦传》
唐元子哲河南汝宁罗山县人,李豫元年由进士令崇仁,治行循良为诸邑最,大历五年尚书考功,符下崇仁,为建祠立碑于县南五步,鲁公颜真卿为书,缘兵荒未归,遂家於崇衙后之米仓巷,殁葬公厅后西。宏治十二年冬,县今叶公天爵,勒公十四德於坊,咏以诗现祀名宦。
邑志记载县南五步有公遗爱碑,时刺史颜鲁公真卿先生为之书《元子哲遗爱碑》,继建鸣琴阁于城隍庙左,县尹叶公孟齐先生书十四德以坊祠后。吴聘君康齐先生(吴与弼)序元家桥村元氏谱序并赠楹联云:“四朝文物米仓巷,百世根基浯瀯桥”。
县尹叶公孟齐先生(叶天爵)为明宏治(1488~1505)间任崇仁县知县。
《浯瀯元氏重修族谱序》由吴与弼书于明景泰辛未十一月,并诗暨贺祠联:四朝文物米仓巷,百世根基浯瀯桥。此谱序收录于《四库全书》,康斋集卷九序,《吴营桥元氏族谱序》
《本邑县署西子哲公墓碑文并诗》
予尹溪,接元氏衣冠,恂恂多古道。因熟知其始祖子哲先生,唐大历中为崇仁令,举循良第一,事载郡邑志中,后以兵戈梗道遂家以崇,卒葬县署之厅西。予心艳之,以未获展礼为憾。壬午之秋,奉檄摄崇邑务,祝厘圣,次循行衙署西北隅,苍藤掩盖,老树婆娑,砖封石卫,公之墓岿然独存,载崇乐二邑裔孙重刊嗟嗟,名乡硕辅,马牛眠当其盛也!丰碑屹屹,华表森森,翠柏留云,乔松蔽日,樵夫牧竖,数十里之外,裹足不敢入,一旦市朝变,易陵谷移,其犁为田,而践为坏者,不知几何,幸有一二存,亦不过作,狐属之窟,荆棘之丛,梨花无主,麦饭谁供?又孰能如公,遥遥千百载后,英风常在,古冢常新,崇乐裔孙,春秋浇奠,使闻之者兴起,而见之者,徘徊不忍去也!耶!爰草茭芜,捐资修整,以识向往,且系以诗:“厅西墙角掩孤坟,绝胜罗池祀柳轩。铁画鲁公铸国是,金戈米巷阻家园。砖封尚有裔孙碣,樵采谁侵官藩。仰止高山恩大历,清风白月吊英魂。 ”皇清康熙帝四十一年壬午岁季冬月 吉旦 文林郎摄崇仁县事知,乐安县事郭孝思撰立。
邑候马公并同入步前署,韵诗九首谒唐元公墓次前步郭长安韵:
才披国史钦先哲,旋觅砖封傍后轩。红蚀壁衣苔锁径,翠添石鐻碣沈园。巴山有泪还沾臆,公廨何年忍触藩。盛德丰碑堪不朽,剪荆凭吊慰幽魂。
文林郎知崇仁县事西湖马一贞:
老树婆娑何代植,青幢紫盖结层轩。一杯宿隣官署,千载贤候护寝园。卜吉岂诚忘故土,流芳何必定雄藩。临风一话残唐事,不为先生亦断魂。
兰陵龚如垣:
开元古塜欣瞻拜,祀柳何须别构轩。表表令名留墓碣,稜稜侠骨官园。多情明月澄长夜,无限清风拂短藩。谩道兵戈违故里,宝溪千戴仰芳魂。
南屏马廷相:
荒砌森森留古,何须华表竖高轩。丰功令望传金阙,阻道芳踪寄署园。云过墓门犹带影,藤盤石碣渐成藩。漫携絮酒临风洒,露难招极夜魂。
杭州市龚:
岿然古墓依官舍,桑树童童似盖轩。不少令名镌邑乘,何须枯骨返家园。开元有泪滴深禁,大历无人振远藩。此夜月明思往事,临风洒酒奠羁魂。
牛里脊肉马廷楷:
华表归何处,亭亭鹤驾轩。一官在大历,千载慕渠园。老树藤盤碣,丰功廨作藩。自来凭吊者,谁与话忠魂。
山阴钱:
大历河山成底事,先生高冢独轩轩。名垂宝水标青史,家住大巴山脉隔故园。古树情深笼石碣,苍藤岁久结篱藩。兴言往事添惆怅,千载空留夜月魂。
常林詹正言:谒墓之次,剪棘除荆,既和前诗,勒碑左方,以志景仰,因拉同人息下,苍藤老树风月俱研,幽浴文禽视听皆适,不觉情随境发,兴藉杯传,亦先生之灵有以启之也,复得四韵为诸君子糠。
老逐欢游爱景光,盆池拳石亦难忘。纵非内史流觞地,也似前贤挂剑傍。耳逗莺声风断续,树添云影月苍茫。幕天席地杯传急,造物能容我辈狂。
又
天涯无地不风光,席草茵花任徜徉。贷酒共倾明月下,敲诗屡和古坟旁。枝摇宿鸟声鸣咽,露滴飞萤看渺茫。绝似昔年随几杖,城南小集兴如狂。
犹记甲戍岁,近辰夫子设帐广陵时,城南招饮宛如昨日事,故云
家族成员
祖父:元怀景
父亲:元彦冲
妻子:邹氏
兄弟:元子上(兄),元子长(弟)
儿子:长子麟徵,次子麟趾,幼子麟集
元彦冲 开元二十二年(734)任刺史开元二十二年自襄阳市刺史授二十六年移卫州刺史
元怀景,两《旧唐书》无传,据张说《唐故左庶子赠幽州都督元府君墓志铭》知道元怀景为武陵王元雄曾孙。开元十年(722)卒,赠幽州刺史。
《洛阳新获七朝墓志》贞元二年(786)六月三日唐元子长墓志。
《秦晋豫新出土墓志搜佚》唐元子长夫人李真墓志。
元子上,某州参军(从九品上)《汇编》开元465。
唐元子上妻郑氏八娘墓志(出自马衡先生所拓本)
家族世系
魏献帝拓跋邻圣武帝拓跋诘汾神元帝拓跋力微文帝拓跋沙漠汗思帝拓跋弗平文帝拓跋郁律昭成帝拓跋什翼犍拓跋寿鸠——常山王拓跋遵——常山康王拓跋素——城阳宣王拓跋忠——城阳公元盛—阳王元顺—武陵王元雄—武陵公元胄—武陵公元仁惠—武陵公元怀景—莫州刺史元彦冲—崇仁知县元子哲
后世纪念
子哲原葬于崇仁县县衙后西,经历史变迁,新中国成立后在崇仁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后世子孙将其迁于崇仁县河上镇元家村处,鸣琴阁经历几百年风霜后经修复依然立于子哲墓前,遗爱碑无存。
参考资料
唐代河南元氏家族研究.道客巴巴.201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