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福

黄福(1362年-1440年7月),字如锡,号后乐,山东昌邑人。明朝名臣,曾任工部尚书。朱元璋时,黄福以太学生身份出任项城、清源主簿。后晋升为金吾前卫经历,因言政而受到赏识,被升为工部右侍郎。在朱棣时期,黄福任工部尚书。

安南属明时期,黄福成为首位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兼任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在安南任职十九年,以威惠兼行著称。离任时,百姓纷纷号泣送别。黄福立朝四十余年,两京任尚书三十九年,负责督漕运、议兵屯等事务。他老成忠直、刚正廉洁,被誉为“操节之正,始终一致”。

晚年,黄福晋升为南京守备参赞机务和少保兼户部尚书。1440年7月,黄福逝世,享年78岁。朱见深时期,追赠黄福为太保,谥号“忠宣”。他的主要著作有《黄忠宣集》和《奉使安南水程日记》等。

人物生平

早有声绩

黄福自幼“风采凝重”。朱元璋洪武(1368年-1398年)年间,黄福以太学生身份被授为项城县主簿,后改清源主簿,黄福在二县任上都立有惠政。后升为金吾前卫经历,曾上书论国家大事,得太祖朱元璋赏识,擢升其为工部右侍郎。

二朝坎坷

朱允炆朱允即位后,颇为倚任黄福。靖难之役时,朱棣(后来的明成祖)制奸党二十九人名单,黄福位列其中。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入南京应天府后,黄福迎附。李景隆指出黄福为奸党,黄福回答道:“臣的确该死,但说臣是奸党,那让臣的心中不服。”朱棣不予追问,恢复其官职。不久,升任工部尚书。

永乐三年(1405年),左都御史陈瑛弹劾黄福不体恤工匠,于是被改为北京行部尚书。次年因事连坐,逮捕入锦衣狱,后被贬,充任为事官(品轶低但实任重)。

惠爱在交

永乐四年(1406年),因明军进攻安南胡朝,黄福被恢复官职,负责总督军饷。

永乐五年(1407年),安南平定,朝廷改安南为交州,史称安南属明时期。朱棣命黄福以尚书衔兼任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兼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当时局势初定,战争不止,而政务却更加繁重。黄福随事制宜,使得各事皆有条理。其上疏请求统一交趾赋税,并酌情从轻。并请求沿江设置卫所和驿站,以方便沟通交流。此外开通经常与盐业交易,使得军队储备有所保证。此外以公田补充官员俸禄不足问题。他还请求广州市给予二十万石海运补给,均得到批准。此外,他还对交趾地区进行户籍编制、并定赋税、设置学校并安排教师,数次与当地民众宣谕德意,并严谨下属不要扰民。交州境内得以稳定。

当时,朝廷中被贬官员往往被谪交趾者众多,黄福加以拯恤,并选有贤才者共事,于是至者如归。镇守宦官马骐等虐待平民,黄福屡次裁抑。马骐不服,妄称黄福谋反,朱棣查明后不予追问。黄福在交趾任官十九年,离任时,交趾民众号泣相扶,来送别他。

无力回天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朱高炽朱高炽即位,黄福被召还,任兼管詹事府事,受命辅助太子朱瞻基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驾崩,黄福督工建造明献陵

宣德元年(1426年),马骐因虐民而激起交民变,当时陈洽兵部尚书代替黄福管理交州,屡次上奏乞求黄福回任巡抚。黄福此时正奉使南京,朱瞻基下敕称:“卿惠爱交人久,交人思卿,其为朕再行。”黄福便以工部尚书兼詹事头衔,负责交趾地区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事。

黄福刚到时,负责讨伐交趾的柳升柳升败亡,黄福逃走。在到达友谊关口岸时,被当地义兵逮捕,黄福欲自杀。交趾叛军拜下哭泣道:“您是交趾的父母官。如果您当时没走,我们这些人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黎利听后亦称:“中国(指明朝)派遣的交趾官员,如果人人都如黄尚书这样,我们又怎会谋反?”于是派人去守护,并赠送白金粮食,送其出境外。黄福在到达龙州后,把所得之财均交公。回朝后,担任行在(北京)工部尚书。

遍历六卿

宣德四年(1429年),黄福与苏州市陈瑄一同管理漕运,并商议令各地漕粮运抵淮安市与瓜州,兑与卫所转运;河南省于大名府小滩兑与遮洋总海运;山东省则于济宁市兑与军运,军运费用由百姓承当,以免除其因漕运而耽误农忙,朱瞻基听后批准该策。明朝漕运改为兑运,自此为始。

宣德五年(1430年),黄福陈言进行兵屯的重要性,以解决饥荒。朱瞻基批准,并命吏部郎中赵新等人负责管理屯田,而由黄福任总裁。此后改为行在户部尚书

宣德七年(1432年),朱瞻基在宫中浏览黄福呈上的《漕事便宜疏》,并向阁臣杨士奇出示,问道:“黄福的言语智虑深远,六卿中有谁可以媲比的?”杨士奇答:“黄福受知于太祖(朱棣),正直明果,一心为国家。永乐初年,在任北京行部,其抚恤民苦;在交州从官时,总裁藩宪。其所有成就,的确是六卿都无法比及的。黄福现在已经七十岁了,现在后进的年轻人都在公堂里做事,而黄福是四朝重臣,却仍然朝夕奔走而劳苦,这的确不是国家优老敬贤之道啊。”朱瞻基听后称:“如果不是您说朕还真不知。”杨士奇又称:“南京为国家根本重地,先帝以储宫监国。黄福老成忠直,无论缓急均可倚仗。”朱瞻基表示同意,次日命黄福任南京户部尚书

宣德八年(1433年),黄福兼掌南京兵部事。

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镇朱祁镇即位,黄福加官少保,之后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之后,南京文臣参机务的惯例,由黄福始。李隆在任上多用黄福建言,二人相处融洽,使得南京政肃民安。

逝世及赠谥

正统五年(1440年)正月,黄福在任上逝世,享年七十八岁。黄福去世后,朝廷一直没有给予赠谥,群臣纷纷议论不平。直到成化(1465年-1487年)初年,朝廷才追赠其为太保,谥号“忠宣”。

人物评价

总评

黄福为人礼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仕六朝,多有建树。他为人正直清廉并宽恕他人,为官不为赫名而行事细无不谨。此外,黄福自奉节约,家人仅给衣食,所得俸禄,却只用来解决宾客亲戚的穷困。朱棣曾写出大臣十人的名字,命学士解缙评价,只有黄福得“秉心易直,确乎有守”,对他没有任何贬词。

历代评价

解:秉心易直,确乎有守。

朱瞻基:①卿惠爱交人久,交人思卿,其为朕再行。②福言智虑深远。

黎利: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杨士奇:①福受知太祖,正直明果,一志国家。永乐初,建北京行部,绥辑凋,及使交阯,总宪,具有成绩,诚六卿所不及。②福老成忠直,缓急可倚。③福在交阯十有馀年,处事甚得人心……盖福为人廉洁正直,刚果无私,且明识大体。身虽老病,念念在公。官虽贵显,不营私蓄。四十年来,大臣之中正色居官,少见其比……今黄福比前之得赠谥者历官尤久,效劳尤多,操节之正,始终一致。

唐枢:①忧国爱民,老而弥笃。②论本朝人物,至三杨、黄、夏诸君子,辄举手加额,见名臣像不能不歛容,有而信决,善恶之机挺乎自树,岂不伟耶?

徐咸:祖宗时,中外大臣亦多久任,如蹇忠定在吏部三十余年,夏忠靖在户部二十八年,胡濙礼部三十二年,三杨在阁下俱三四十年,黄忠宣镇交州二十年,周忱巡抚南圻二十二年,于肃巡抚河南、山西一十八年,王翱巡抚辽东十余年,在吏部十六年。委任既专,声望益重,此所以得行其志也。

项笃寿黎利之变,陈洽柳升皆大臣死贼手,黄公独免,其惠泽诚固结其心也。孔子曰:“忠信蛮可行。”信哉!

郭子章:国朝交州既平,以黄福守之则治,及黄福去而交州始乱。由是观之,取播易、守播难。臣窃意以为文臣中,必如裴度杨於陵、黄福之治蔡、齐、交州而后播可守也,武臣中必如曹翰之安燕云而后播可守也。

严从简:按交州之复陷为夷也,如唐河北省再失。乃由于宰相失谋所致,而岂黎利之善用兵乎!使当时留张英公镇守其地,不使马骐监军,虽反侧无患;不召黄如锡还朝,遣张辅黎利,贼旦夕可平者。

李贽:公秉心正大,义利介然。天下士大夫,毋论识不识,皆知其为君子。斥奸辟谀,无所顾忌,忧国忘家,老而弥笃。禄赐分赡族姻,属之日,室无百缗。

张燧:国朝名臣久任,唯蹇义秉,夏原吉握利权,皆二十七年。黄福尚书两京三十九年,而在交南者十九年。胡濙礼部尚书三十二年。周忱巡抚江南二十二年。文经武纬,各尽其长,章程故在,乃今又弗然矣。

谷应泰:所可异者,太祖使沐英云南省,即留英世镇滇中;成祖使张辅交州,不以辅留镇彼国,二十年后,并召还黄福。祸发于中官,乱成于庸帅,斋貂、多鱼,特儆漏师,短辕\u003c牜屯\u003e犊,必败乃公。

张廷玉:成祖因季犛立,兴师问罪以彰天讨,求陈氏后不得,从而郡县其地,得取乱侮亡之道矣。蛮疆险远,易动难驯,数年之间叛者数起,柳升以轻敌丧师,王通以畏怯弃地。虽黄福惠爱在交,叛人心折,而大势已去,再至无功。

个人作品

黄福有《黄忠宣公家集》三十卷、《黄忠宣集》十八卷(明嘉靖年间冯时雍刻本作《黄忠宣公文集》十三卷、别集六卷,《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作八卷),另有《奉使安南水程日记》、《后乐堂使交文集》十七卷及《后乐续集》等传世。

皇明经世文编》录有《黄忠宣文集》一卷。

亲属成员

轶事典故

黄福参赞南京时,曾经坐于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一侧。阁臣杨士奇得知后称:“怎么让重臣坐在一旁?”黄福则称:“哪有少保去参赞守备的?”于是不再改变。当时李隆对待黄福非常恭敬。李隆退下后,即推黄福为上座,黄福也不推辞。

杨士奇在省墓时,途径南京,听闻黄福得病后赶往看望。黄福则惊称:“您辅佐幼主,一日不可离开左右,奈何跑到这么远处?”杨士奇听后深表叹服。

兵部侍郎徐琦出使安南回朝时,黄福与其在南京石城门外相见。有人指着黄福问安南来使道:“你认识这位大人么?”来使答道:“南交的草木都知道大人之名,我又怎会不识?”

史料记载

《国琛集·上卷》

《今献备遗·卷九》

《续藏书·卷八·靖难名臣》

《国朝献徵录·卷三十一·南京守备参赞机务少保兼户部尚书黄福传》

《明史·卷一百五十四·列传第四十二》

墓葬纪念

黄福墓位于山东省昌邑市都昌街道黄家辛戈村西北,原昌邑县印刷厂东,墓室为石头结构。原有封土高约10米,四周围有砖墙,院门向东,并有台阶数级可攀。院内植松柏,墓前有明代杨士奇所撰墓碑两块,墓道两旁有白理石石人、石马,为明代御葬。抗日战争期间,墓室被盗;“文革”期间,围墙被拆,石人、石马被砸。1979年被确立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明史·卷一百五十四·列传第四十二》.国学网.2016-02-05

《皇明经世文编·卷十五》.国学导航.2016-04-23

《皇明经世文编·卷四百十九》.国学导航.2016-04-23

《殊域周咨录·卷五·南蛮》.国学导航.2016-05-05

《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二·安南叛服》.殆知阁.2016-02-05

《皇明经世文编·卷二十》.国学导航.2016-04-23

黄福.族谱网.2024-09-12

《国朝献徵录·卷三十一》.国学导航.2016-04-2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