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奔,女,纳西族,1958年8月出生。曾任丽江市政协副主席。
个人经历
1978年10月至1983年2月,丽江市新闻纸厂当工人
1983年2月至1985年8月,丽江地区群众艺术馆从事民族文化工作
1984年至1985年任丽江地区司法局兼职律师
1985年8月至1994年12月,丽江地区图书馆工作,先后任副馆长、馆长
1994年12月至1999年11月,丽江地区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任主任
1999年11月至2001年10月,丽江地区文化局工作,任副局长
2001年10月至2003年3月,任丽江地区行署副专员
2003年4月,任丽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2003年3月,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3年6月,任第一届丽江市人大代表
2006年4月—10月,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挂职锻炼,挂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物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2008年2月,任第二届丽江市人大代表
2008年3月,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职业生涯
从事民族文化工作近20年,曾做过大量田野调查,参加过纳西东巴经翻译、中国民间文学艺术集成、“滇西北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99丽江国际东巴文化中国艺术节等国家、省、市大型文化活动,积累了较扎实的民族文化基础。是丽江市第一个女兼职律师。
学术成果
1、翻译17卷东巴古籍;
2、用纳西拼音文字记译纳西民歌3万行;
3、主编《丽江年鉴》1997、1998卷,分获“97加拿大金秋国际图书音像制品博览会”金奖、云南省特别奖,并受丽江市政府通报表彰;
4、电视片《鸟的乐园一拉市海》分获“98杜邦杯环境好新闻”二等奖、1997—1998年度“中国彩虹奖”文化类三等奖;
5、电视片《寻找野骆驼》(撰稿)获“99杜邦杯环境好新闻”一等奖;
6、1995年被评为“云南省地方志工作优秀工作者”;
7、主编《99丽江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学术论文提要》;
8、参加《丽江古城保护与发展》调研报告的调研、撰写;
9、《浅谈纳西妇女在丽江地区民族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获云南省三等奖;
10、2005年完成环球日记-《地球一奔》,并发表于2005年《中国作家》第6期。
11、2006年8月出版《地球一奔—一个纳西女人的寰球之旅》。
12、2006年9月荣获中央统战部“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13、2008年3月出版《在路上—--一个纳西女人的环球游记》。
工作成就
杨一奔从事民族文化工作20多年,曾做过大量田野调查,参加过纳西东巴经翻译、中国民间文学艺术集成、“滇西北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99丽江市国际东巴文化中国艺术节”等国家、省、市大型文化活动,积累了扎实的民族文化基础。杨一奔于1995年被评为“全省地方志工作优秀工作者”。
她曾翻译17卷东巴古籍,用纳西拼音文字记译纳西民歌3万行,主编《丽江年鉴》,1997、1998卷分获“97加拿大金秋国际图书音像制品博览会”金奖、省特别奖。主编《99丽江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学术论文提要》,参加《丽江古城保护与发展》的调研、撰写,所写论文《浅谈纳西妇女在丽江地区民族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获省级三等奖,电视片《鸟的乐园——拉市海》获“98杜邦环境好新闻”一等奖。
杨一奔认为纳西族人人都向往过上现代化生活,而“现代”在普通人眼里往往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放弃。作为一名副市长,杨一奔努力用行动来表明自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挚爱。她在各种重要场合身着民族服装,甚至在她自己的名片上,也额外加印了纳西语的文字——一种被称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
其实,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冲突,不仅存在于纳西族,而且在中国其他民族同样存在。一些传统文化遗产逐渐成为人们“怀念”的一部分。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杨一奔因此提交提案,建议要像重视教育一样重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从一个普通的纳西女子到现在的女副市长,杨一奔成为肩负丽江市、纳西族文化保护和发展重任的丽江市女性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