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可,1975年9月出生,江西新建区人,管理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7届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登记办法。
正文
程小可2004 年6 月获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专业博士学位;2004 年7 月-2006 年6 月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2005 年10 月-2006 年2 月赴香港理工大学会计与金融学院进行合作研究;2006 年7 月被北京化工大学破格引进为教授;2009年7月起任北京交通大学教授。他的研究领域有: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企业会计准则、公司财务管理等。近年来在《管理世界》、《会计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审计研究》、《中国软科学》、《系统工程》、《经济学动态》、《中国会计评论》、《经济科学》等刊物上发表会计学术论文二十多篇,出版专著2 部以及译著2 部,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 部。曾荣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3 年度中国发展研究奖学金、2003 年度宝钢优秀学生奖、2003 年中国会计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和2004 年中国会计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其博士论文荣获2005 年杨纪琬优秀学位论文奖以及2005 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海峡两岸会计与管理研讨会优秀论文(2006)。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并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实务方面,程教授为资深财务咨询师,兼任数家著名公司财务顾问,他为国家电网财务部外部重要咨询专家。近期咨询和培训的主要客户为大型央企和重要上市公司。
【承担及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部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8年立项,项目编号70802006)――“线性信息动态视野下剩余收益估值模型的实证研究”,项目起止时间为2009年1月-2011年12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08年立项,项目编号08JA630009)――“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盈余结构的价值相关性研究”,项目起止时间为2009年1月-2011年12月。
国家电网软课题:“国家电网公司预算管控理论体系研究”,项目起止时间为2011年4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
国家电网公司软课题:“国家电网公司财务信息化规划研究”,项目起止时间为2011年3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
国家电网公司软课题:“国家电网公司会计选择研究”,项目起止时间为2009年3月1日至2009年8月31日,该项目被考核为优秀,相关成果已经在国家电网公司全国范围内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软课题:“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项目起止时间为2008年3月1日至2008年7月30日,该项目考核为优秀。
北京交通大学人才基金项目(编号为B09RC00040)――“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研究”。
2007年承担了数家大型中央企业及若干上市公司等委托的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核算办法建设以及新制度转轨顾问及辅导等工作。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05037373),项目名称为“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实证研究”,该项目于2006年结题。
参与部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企业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批准号70072035,于2004年结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研究”(批准号70372065,于2006年结题,考核为优秀)。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控股股东利益的中国上市公司资本营运研究”(批准号03BJY019,于2006年结题)。
【论文与著作】
论文部分: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研究的回顾和展望”,《会计研究》,2011年第6期(和姚立杰合作)。
“信息、会计与权益估值:回顾与拓展”,《科学决策》,2011年第6期(和姚立杰合作)。
“上市公司开发支出对市场绩效的影响”,《系统工程》,2010年第9期(和蒋顺才、孙健合作)。
“基于向量AR(p)过程下的广义剩余收益估值研究”,《科学决策》,2010年第10期。
“控制权转移中的信息泄露:市场微观结构的分析视角”,《科学决策》,2010年第9期(和孙健合作)。
“科技开发支出的价值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6期(和孙健、姚立杰合作)。
“剩余收益估值理论评述”,《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2期(和卿小权合作);
“基于会计信息的权益估值研究:线性信息动态过程视野”,《会计研究》,2008年第2期(和卿小权等合作);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盈余结构的价值相关性”,《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和龚秀丽合作)。
“关联交易利益流向与中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管理世界》,2007年第11期(和佟岩合作);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研究:理论回顾与未来分析框架”,《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精品与评价(200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和王化成合作)。
“上市公司盈余结构的业绩预测价值”,《经济科学》,2005年第4期;
“亏损与非线性对股票回报与会计盈余关系的影响――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分析与证据”,《中国会计评论》,2004年第1期(和王化成等合作);
“经济增加值的价值相关性――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证证据”,《会计研究》,2004年第5期(和王化成等合作);
“盈余与股票回报的非线性关系研究――与线性关系的对比及来自沪市的证据”,《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2期(和李玲玲合作);
“年度盈余披露的及时性与市场反应――来自沪市的证据”,《审计研究》,2004年第2期(和王化成等合作);
“分拆上市与母公司股权价值研究――同仁堂分拆子公司上市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3年第4期(和王化成合作);
“基于因子分析的上市公司综合业绩评价体系”,《理财者》,2003年第4期(和王化成等合作);
“中国资本市场披露现金流信息的有用性”,《经理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第10期(和王化成等合作);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博弈分析”,《中国注册会计师》,2000年第8期;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主成份评价方法”,《会计研究》,2000年第1期(和潘琰合作);
著作和教材部分:
独立著作:《基于会计信息的权益定价研究――线性信息动态过程下的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年11月。
独立著作:《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分析与评价研究――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环境的研究架构与经验证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独立著作:《公司盈余质量评价与实证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合作著作:《中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
译著(主译和审校):《会计理论》(分析式会计创立者之一J.Demski的经典之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译著(主译):《管理会计:决策信息》,中信出版社,2004年1月。
译著(审校):《资本市场导论:产品、策略、参与者》,中信出版社,2008年1月。
教材(副主编):《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财务调考培训教材》,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年5月。
教材(副主编):《国家电网公司2008年财务调考培训教材》,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7月。
教材(副主编):《高级财务管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2版。
教材(副主编):《财务管理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获奖情况】
2011年,指导学生完成的论文“利润表五分类的价值相关性――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证研究”荣获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并荣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三等奖
2007年作为第三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国家电网集训队的总教练,所指导队伍获第三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总决赛二等奖。
2006年论文“线性信息动态过程下的权益定价与ERC的决定因素:一项基于信息非对称的分析式研究”荣获海峡两岸会计与管理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2005年博士论文“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分析与评价研究”获第二届杨纪琬优秀博士论文奖学金。
2005年博士论文“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分析与评价研究”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2004年论文“经济增加值的价值相关性――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证证据”获中国会计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003年论文“中国资本市场披露现金流信息的有用性”获中国会计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3年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基金会颁发的“2003年中国发展研究奖学金”。
2003年荣获“2003年度宝钢优秀学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