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英文:All Saints' Day)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传统节日,也被称为鬼节(the Ghost Festival)。而我们常说的万圣夜(All Hallow’s Eve),其实是万圣节的前一夜,也是该节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万圣节主要流行于西方国家,是基督教节日诸圣节(All Saints' Day)的前夕。
万圣节源于凯尔特人(Celt)的新年丰收节。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将10月31日视为夏季的结束、新年的开始。凯尔特人还认为逝去之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重返人间,因此这天也是他们祭奠亡故祖先的日子。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攻占了凯尔特人部落领地,使罗马果树女神节与凯尔特丰收节的习俗相融合。与此同时,基督教在欧洲盛行,融合了罗马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凯尔特丰收节则成为了万圣节的起源。另外一种说法认为,万圣节仅仅来源于罗马人,11月1日是罗马人向他们的果树女神波莫娜表示敬意的日子,他们会在篝火前烤坚果和苹果,以庆祝丰收,感谢果树女神的恩赐与保佑,这种习俗逐渐演变为后来万圣节的习俗。
万圣节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万圣节最初是一个具有宗教性质的节日,时间在5月13日。公元741年11月1日,教皇格列高利三世(Pope Gregory III)在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建立了一个圣堂专门用来为圣徒祈祷。到了公元844年,教皇格里高利(Pope Gregory I)把11月1日推广为基督教普遍庆祝和纪念圣教徒的纪念日。12世纪末,万圣节成为了西方基督教中神圣的义务日。在英国宗教改革期间,万圣节的习俗受到了冲击。1605年以后,英国的盖伊·福克斯之夜逐渐取代了万圣节,但在苏格兰和爱尔兰,万圣节习俗并没有消失。1845年,大量爱尔兰人为躲避饥荒逃离到美国,万圣节逐渐成为美国的一个主要节日。20世纪以后,万圣节习俗普遍地被所有种族和宗教背景的人们接受。在美国的影响下,庆祝万圣节的传统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被传播到许多其他国家,包括欧洲大陆和远东的一些地区。20世纪60至70年代,万圣节彻底世俗化,变成一个面向消费者的节庆活动。
现行常见的的万圣节习俗有“不给糖吃就捣蛋”、雕南瓜灯、“咬苹果”游戏和人鬼嘉年华等。同时不同的国家也有特色习俗,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有一种在万圣节放烟花的传统,瑞典人会在万圣节去教堂墓地为家人装饰坟墓,菲律宾各省的人们会在万圣节成群结队地通过唱歌来换取金钱或食物。
万圣节是一个具有深厚基督教背景的节日,体现了西方国家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人人自由平等的思想。万圣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习俗、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习俗方面,万圣节已从一个为圣徒祈祷的宗教节日演变为全民狂欢的娱乐节日,驱鬼的习俗也变成了肆意狂欢的活动。经济方面,商家利用万圣节创造财富,其狂欢氛围为商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万圣节相关的销售额居全美节日榜第二。文化方面,万圣节体现了西方对待死亡的态度和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社会方面,万圣节具有解放天性、疏通心理的作用,万圣节作为一种节日载体更能适应当下人们在生活中展现自我的需求。万圣节的习俗还演变为一个针对发展中国家儿童的慈善募捐项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不给糖就捣蛋”募捐项目。但万圣节的庆典活动导致的社会安全问题也十分显著,有些国家和地区的年轻人会在万圣夜趁乱进行犯罪活动。就在2022年,韩国还发生了万圣节庆典引发的严重踩踏事故“梨泰院事件”。
节日名称
词源
万圣节(All Saints' Day)这个词起源于基督教,这个词相当于古英语中的“All Hallows' Day”。其中,“Hallows”是古英语中指基督教圣徒的名词。
含义
万圣节的英文名是All Saints’Day,意为“所有基督教圣徒的日子”。至于万圣节前夕,也就是万圣夜的英文Halloween是词组“All Hallows’Eve”的缩写,自早期教会以来,基督徒就会在重要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等)的前一天晚上就开始守夜,因此万圣夜是万圣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0月31日的万圣夜、11月1日的万圣节和11月2日的万灵节(All Souls’Day)被统称为万圣节期间(Allhallowtide),意为西方基督徒纪念所有圣人并为最近离世但尚未到达天堂的灵魂祈祷的日子。
历史沿革
节日起源
万圣节由凯尔特人的新年丰收节演变而来。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将10月31日视为夏季的结束、新年的开始。除了在这天庆祝丰收,凯尔特人认为逝者灵魂会在10月31日重返人间,因此人们熄灭火光、装扮成鬼怪以躲避亡灵。而凯尔特人的丰收节从10月31日晚上开始庆祝,一直持续到11月1日,这也是万圣夜的由来。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攻占了凯尔特人部落领地,罗马人将萨温节与纪念果树女神波莫纳的节日(波莫纳节)相融合,把丰收节的习俗与自己11月1日的果树女神节结合起来。与此同时,基督教在欧洲广泛传播,融合了宗教文化和罗马文化的凯尔特人丰收节则逐渐成为后来万圣节的雏形。
另外一种说法认为,万圣节仅仅来源于罗马人的果树女神节。11月1日是罗马人向他们的果树女神波莫娜表示敬意的日子,他们会在篝火前烤坚果和苹果,以庆祝丰收,感谢果树女神的恩赐与保佑。坚果和苹果既是他们献给女神的祭品,也被他们拿来进行游戏与占卜,形成了日后万圣节的习俗。
节日变迁
古代
最初,万圣节还是一个宗教性质的节日,在5月13日被庆祝。公元4世纪,罗马的埃德萨(Edessa)的万圣节就定在5月13日。609年5月13日,教皇博尼费斯四世(St.Boniface IV)也在这天宣称将罗马的万神殿(Pantheon)奉献给“圣玛丽和所有殉道者”,并将此日定为“诸圣瞻礼”即所有圣徒的节日。
从公元8世纪起,万圣节被认证为11月1日的前夜。公元741年,教皇格列高利三世(Pope Gregory III)在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建立了一个圣堂,宣称用来存放“圣使徒、圣人、殉道者和忏悔者”的遗物,有研究证明这天是11月1日。到公元800年,爱尔兰和诺森布里亚的教堂在11月1日举行纪念所有圣徒的宴会,其中据说是查理大帝宫廷的阿尔昆从法兰克王国把11月1日这个日期引入了诺森布里亚。也有人认为,把万圣节改在11月1日是因为罗马在夏天无法容纳大量涌入的朝圣者,因为人多可能导致罗马热,这种疾病在罗马闷热的夏天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公元844年,教皇格里高利(Pope Gregory I)把11月1日推广为基督教普遍庆祝和纪念圣教徒的纪念日。
到12世纪末,万圣节已经成为了西方基督教中神圣的义务日。这时基督徒形成了为炼狱中的灵魂敲响教堂钟声,还有为所有受洗的灵魂制作和分享“灵魂蛋糕”的万圣节习俗,被认为是“不给糖就捣蛋”的起源。这一习俗在英格兰、威尔士、佛兰德斯、巴伐利亚州和奥地利的部分地区都存在。在万圣节那天,成群的穷人,通常是孩子,会在挨家挨户地收集灵魂蛋糕来为死者祈祷。灵魂蛋糕上经常标有十字架,表明它们是为施舍而烤的。在万圣节的时候,基督徒会举着“用挖空的青萝卜做成的灯笼”,这最初可能代表着死者的灵魂,这种灯笼被用来玉貔貅。基督教牧师索里·康特王子(Prince Sorie Conteh)曾说万圣节前夕是死者最后复仇的机会,因此人们会戴上面具或换上戏服,以避免被认出复仇。欧洲大陆的许多基督徒相信,在万圣节,教堂墓地里的死人会起来参加一场疯狂、可怕的狂欢节,被称为“死亡之舞”(Danse Macabre),这经常被描绘在教堂的装饰中。“死亡之舞”有时会出现在欧洲的乡村游行和宫廷假面会上,人们“装扮成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尸体”,这可能是万圣节化装舞会的起源。
近代
宗教改革期间,万圣节的习俗在英国受到了攻击,因为新教斥责炼狱是一种“教皇式”的教义,与加尔文主义的宿命论不相容。在伊丽莎白改革期间,曾被国家批准的为圣徒祈祷的仪式被废除,但万圣节仍然留在英国的礼拜日历中。对于一些不墨守成规的新教徒来说,万圣节所纪念的圣徒灵魂未必到达了天堂,反而可能是恶灵。在一些地方,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继续在万圣节这天进行灵修,带着蜡烛游行,或为死者敲钟,但英国圣公会最终禁止了这种敲钟。在这个时期,人们在万圣节那天为谷仓和房屋祈祷,以保护人们和牲畜免受女巫的影响,因为人们相信,世界上存在女巫,并且会一直伴随着邪恶的灵魂。1605年以后,11月5日举行的盖伊·福克斯之夜(Guy Fawkes Night)取代了英国的万圣节,并吸收了万圣节的一些习俗。在英国,与为圣徒祈祷有关的官方仪式的结束导致了新的万圣节习俗的发展。18至19世纪,英国的乡村兰开夏郡仍有天主教家庭在万圣节聚集在山上燃烧篝火,为亲友的灵魂祈祷。赫特福德郡和德比郡足球俱乐部也有类似的习俗。一些人认为,点燃这些篝火是为了“引导可怜的灵魂回到地球”。
在苏格兰和爱尔兰,旧的万圣节习俗并没有消失,因为这些习俗已经在该地区根深蒂固,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在罗马,教区牧师会在万圣节挨家挨户地索要礼物与食物并与人分享。在西班牙,人们烘焙特殊的糕点,称为“神圣的骨头”(西班牙语:Huesos de Santo),并将它们放在坟墓上。在西班牙和法国,牧师们在万圣节期间带领基督徒游行并整夜守夜。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美国南部的圣公会殖民者和马里兰州的天主教殖民者在他们的教会日历中承认了万圣节,但清教徒强烈反对这个节日。直到1845年,大量爱尔兰人为躲避饥荒,逃离到美国,万圣节逐渐成为美国的一个主要节日。大多数美国人的万圣节传统都是从爱尔兰和苏格兰人那里继承来的。
现代
20世纪以后,最初仅限于移民社区的万圣节风俗逐渐融入主流社会,并普遍地被所有种族和宗教背景的人们庆祝。在美国的影响下,庆祝万圣节的传统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被传播到许多其他国家,包括欧洲大陆和远东的一些地区。
到了20世纪60至70年代,万圣节彻底世俗化,变成一个面向消费者的节庆活动。人们开始在万圣夜举办化装舞会,进行一年一度的狂欢。它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影响力仅次于圣诞节,与万圣节有关的销售每年收入都有数十亿美元。美国全国零售联合会(NRF)进行了一项调查,2013年,美国人为庆祝万圣节花费了约69亿美元,其中服装花费26亿美元,宠物服装花费3.3亿美元。另一项调查显示,67%的万圣节购物者将在2019年花费32亿美元购买万圣节服装。据估计,2023年美国万圣节消费达122亿美元。除此之外,万圣节前后也是上映好莱坞恐怖片的热门时段,以万圣节为主题的恐怖系列片一直非常受观众欢迎。
节日传统与特色
节日象征
南瓜
南瓜是丰收的象征,而万圣节的源头凯尔特丰收节本就是为了庆祝丰收,因而南瓜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万圣节的标志。除此之外,由于英格兰“南瓜灯杰克”的传说,南瓜制作成的灯也成为了万圣节的一种标志。
女巫
古埃及人、罗马人和美洲原住民都认为精通妖术魔法,是把灵魂卖给恶魔的妇女,她们在万圣节前夜,会带上黑猫、骑着扫帚与身骑山羊的魔鬼约会。传说人们如果在那天晚上反穿衣服、倒着走路,就可以见到女巫。关于女巫的传说广为流传,但现在女巫形象已经成为最受青睐的万圣节装扮之一。
黑猫
西方国家对黑猫有诸多传言,有人说它们代表死者的灵魂,死去的人会附身于黑猫并在万圣节夜晚回到家中看望家人。也有人说黑猫代表着邪恶的灵魂,是因为坏事做尽才被变成了黑猫的样子,黑猫还因此成为万圣夜孩子们捉弄的对象。但万圣节来临时,有些家庭会把黑猫样式的窗花贴在家里,也有孩子喜欢扮装成小黑猫。
蝙蝠和猫头鹰
美洲的土著美洲原住民认为,蝙蝠和猫头鹰代表着疾病和死亡,他们还认为猫头鹰会陪着死者的亡灵到达另一个世界,而没有转世的鬼魂则会变成蝙蝠。因此,当带有恐怖气氛的万圣节传到美洲后,这两种动物也成为了万圣节的标志之一。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象征外,万圣节的象征还有仙子、鬼魂和蜘蛛等。
旧时传统风俗
12世纪,当万圣节还是宗教节日时,存在为炼狱中的灵魂敲响教堂钟声等传统,教徒们会穿着黑色衣服在街上游行,呼吁所有善良的基督徒记住那些可怜的灵魂。15世纪,出现为所有受洗的灵魂制作和分享灵魂蛋糕的万圣节习俗,灵魂蛋糕上经常标有十字架,表明它们是作为施舍而烤的。在为亡灵祈祷的时候,基督徒会举着挖空青萝卜做成的灯,这最初可能代表着死者的灵魂。在19世纪的诸圣万灵节,爱尔兰、法兰德斯、巴伐利亚州和蒂罗尔的家庭都点燃蜡烛,在那里蜡烛被称为“灵魂之光”,用来引导灵魂回到他们尘世的家园。在布列塔尼,人们会在亲人的坟墓上倒上牛奶,或者在餐桌上放上过夜的食物,供归来的灵魂食用。在中世纪,欧洲的教堂因为太穷而无法在万圣节展示殉难圣徒的遗物,于是出现了教区居民装扮成圣徒的习俗。
当代主流活动
雕南瓜灯
南瓜灯起源于古代爱尔兰的一个故事。古时爱尔兰有一个名叫杰克(JACK)的醉汉,为人吝啬且喜欢恶作剧。一天,杰克碰见了一个恶魔,他把恶魔骗到了树上并在树桩上刻下十字,让恶魔无法下来。恶魔为了下来,答应施法让杰克做什么都不会被法律制裁。杰克死后,由于他捉弄过恶魔,恶魔就判他不准入地域,而他品行不正也不能上天堂。他的亡灵只能在黑暗中提着一只灯笼,在人间流浪。从此以后,南瓜灯也被爱尔兰人称为“Jack of the Latern”。
万圣节的夜晚,人们会将南瓜掏空,并将南瓜雕刻成恶鬼的模样,在南瓜里装上灯泡或者蜡烛作为装饰。在爱尔兰和苏格兰,万圣节的传统本来是雕刻萝卜,移民到北美后,因为南瓜更软更大、更容易雕刻,从此人们就用南瓜来制作“杰克灯”了。
“咬苹果”游戏
由于万圣节其中一个来源是罗马人的果树女神节,当日罗马人会用篝火烤苹果并进行相关的游戏,以表达对果树女神的感激之情,久而久之,万圣节就有了玩“咬苹果”游戏的习俗。万圣节人们让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里,然后让参与者在不用手的条件下用嘴去咬苹果,谁先咬到,谁就是优胜者。这个游戏的另一种变体是参加者跪在椅子上,用牙齿衔着叉子,尝试用叉子叉苹果,规则同样是谁先叉到谁就胜利。
而在爱尔兰,这个游戏则变成了一个占卜游戏。游戏者咬到水盆里的苹果后,要剥下苹果皮,并将长条形的苹果皮在头上顺时针绕三圈,最后扔在自己的肩膀上,据说果皮会以游戏者真爱名字首字母的形状掉落。
“不给糖吃就捣蛋”
从前挨家挨户地请求施舍还是为灵魂超度的行为,到了现在,“不给糖吃就捣蛋”(Trick or Treat)已经成为孩子们万圣节的传统庆祝活动。孩子们会在晚上提着南瓜灯,穿着奇装异服挨家挨户地讨糖果或钱之类的礼物,并会在主人开门时大喊:“不给糖就捣蛋!”。在这时,主人家便会派出一些糖果、巧克力或是小礼物,以换得孩子们“不捣蛋”。
人鬼嘉年华会(化装游行)
至少从16世纪开始,在爱尔兰、苏格兰、马恩岛和威尔士,万圣节出现了化装的习俗。这需要人们穿着服装挨家挨户地拜访,通常以背诵诗句或歌曲来换取食物。它最初可能是一种传统,人们伪装成鬼魂,并代表他们接受供品。模仿鬼魂被认为可以保护自己免受他们的伤害。
曾经欧洲的万圣节化装舞会也逐渐演变为现代的万圣节化妆游行活动。在万圣节流行的地区,人们不限年龄、性别,不分阶级、国籍,都可加入到游行活动当中,共同参加人鬼嘉年华会。万圣节来临时,经常会有年轻人穿着奇装异服、戴着面具上街游行,以庆祝万圣节。
传统装扮
西方家庭也会在万圣节来临之际,用南瓜灯和南瓜制品装饰家里,营造万圣节的气氛。
除了为自己的房屋进行装饰,人们也会把街道装扮得有万圣节气氛,如在街边的草坪上放上骷髅头、女巫和木乃伊等雕像。
最初的时候,人们在万圣节来临时会穿上鬼怪的衣服吓走鬼魂以保平安。而现在,人们为了迎合狂欢的节日气氛进行乔装打扮。万圣节服装传统上是模仿吸血鬼、鬼魂、骷髅、可怕的女巫和魔鬼等的装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服装的选择范围扩大到包括小说中的流行角色、名人等造型。
到了2021年,据《今日美国》报道说,女巫依旧是全美在万圣节最受欢迎的角色。除此之外,前十名受欢迎的角色还包括兔子、恐龙、蜘蛛侠、库伊拉·德·威尔、仙女、哈莉·奎茵、牛仔、小丑、鬼娃恰吉。
特色场景
鬼屋
去鬼屋探险是一种娱乐形式,人们会假装在参观闹鬼地点以此来体验恐怖场景。鬼屋通常会装修成可怕的场景,里面可能会有恶魔、鬼魂、骷髅、僵尸、怪物和女巫等形象。第一个有记录的专门建造的鬼屋是奥顿和斯普纳鬼屋,它于 1915 年在英国利普胡克开业。20世纪30年代,万圣节主题的鬼屋第一次出现在美国,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鬼屋开始变为热门景点。1969年8月12日华特迪士尼乐园及度假区鬼屋的建造,使得鬼屋成为美国万圣节的一种重要代表。截至2013年,全球有超过2,500个闹鬼景点,大多数在美国。万圣节去鬼屋的主题活动,也从美国传播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也陆续在游乐园中建立了鬼屋,而鬼屋也成为游乐园万圣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主题乐园
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万圣节成为游乐园的重要主题活动。美国六旗游乐园的恐怖节(Six Flags Fright Fest)和环球影城的万圣节恐怖之夜都从这时开始。由于美国人对万圣节的痴迷,游玩诺特恐怖农场(Knott's Scary Farm)的游客人数激增。万圣节主题乐园在万圣节的全球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止美国,每年临近万圣节,各国的游乐园都会迎合万圣节的气氛,推出主题活动,也有的游乐园本身就是万圣节主题的乐园。在中国,年轻人们会在万圣节活动时到游乐园里参加万圣节游园活动,穿上奇异的装扮并化上恐怖的妆容,以迎合万圣节的氛围。其中,广州长隆欢乐世界10月10日至11月3日的欢乐万圣节就广受欢迎,上海迪士尼也设置了万圣主题游园活动,在园区内还有“不给糖吃就捣蛋”的主题项目。
各国特色
西方国家
美国
一年一度的纽约乡村万圣节游行(New York's Village Halloween Parade)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万圣节游行,也是美国唯一的大型夜间游行。起源于1974年的纽约乡村万圣节游行,吸引了6万多名参加者盛装出行,还收获了200万的现场观众和全世界的电视观众。
在美国,人们甚至还给宠物进行扮装,美国零售联合会2018年的一份报告显示,2018年,3000万美国人将花费约4.8亿美元为他们的宠物购买万圣节服装。其中,最受欢迎的宠物服装形象是南瓜,其次是热狗,第三位是大黄蜂。
加拿大
万圣节在加拿大也是一个慈善捐款的日子。直到2006年,将“不给糖就捣蛋”活动收集到的零钱捐赠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是加拿大万圣节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万圣节来临时,加拿大魁北克省(Quebec)还会推出老城区和历史墓地的主题旅游。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ombia),在万圣节放烟花是一种传统。
墨西哥
亡灵节(西班牙语:Día de Muertos)在墨西哥和海外的墨西哥社区被庆祝。亡灵节起源于土著阿兹特克文化与西班牙殖民者的基督教万圣节的融合,在仪式上与万圣节不同,但由于墨西哥和美国之间通过流行文化和移民的跨境联系,这两个节日已经逐渐融合,万圣节的传统,如服装和面部彩绘成为墨西哥亡灵节越来越普遍的特征。亡灵节来临时,墨西哥人会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戴着头骨形状的面具和魔鬼面具,在镇上的广场或花园里跳舞。还会在家里摆一张桌子,上面放着糖果、水果、骷髅、十字架、念珠和蜡烛,来为逝者的灵魂祈祷。
爱尔兰
在爱尔兰,有一种传统占卜游戏,参加者蒙着眼,从放着几个小碟的桌上选出其中一只,如摸到的碟盛有泥土,代表来年会有与参加者有关的人过世,如盛有水代表会远行,盛有钱币代表会发财,盛有豆子则代表会穷困等等。爱尔兰的未婚女性还被告知,如果她们在万圣节的晚上,坐在黑暗的房间里对着镜子看,镜子里就会出现她们未来丈夫的脸。
瑞士
在万圣节前夕,每年在瑞典路德教会的乌普萨拉大教堂都会举行安魂曲弥撒。整个万圣节期间,瑞典家庭会去教堂墓地,用点燃的蜡烛和松枝做成的花圈来装饰他们家人的坟墓。
法国
万圣节是在20世纪90年代传入法国大部分地区的。在布列塔尼,万圣节已经庆祝了几个世纪,被称为“幽灵之夜”(Kalan Goañv)。在这段时间里,人们相信死者的灵魂会在灵魂收集者Ankou的带领下回到活着的世界。
东方国家
日本
万圣节传入日本主要是由于美国流行文化,一开始万圣节在日本只有外籍人士庆祝。2012年开始,部分地区逐渐有年轻人参加万圣节游行,化装派对和俱乐部活动在年轻人中很受欢迎。
韩国
万圣节在韩国年轻人中的受欢迎是因为销售企业推出了相应的的营销策略,并且民众受到日本和美国万圣节庆祝活动的影响。尽管万圣节不是韩国的公共假日,但万圣节庆祝活动在首尔的不同地区都非常受欢迎,尤其是在梨泰院和弘大区域。
菲律宾
从10月31日到11月2日这段时间是菲律宾人纪念死去的家人和朋友的时间,被称为Pangangaluluwâ,许多菲律宾人会回到家乡参加节日纪念的家庭聚会。各省的人们成群结队地去每家每户,通过唱一首歌来换取金钱或食物来庆祝Pangangaluluwâ。参与者通常是孩子,他们会唱关于炼狱里的灵魂的颂歌,用abúloy(死者的施舍)来支付这些灵魂的弥撒。除了要求施舍外,家长有时还会给孩子们吃年糕。在夜间,各种各样的小东西,如衣服、植物等,会“神秘地”消失,第二天早上才会在院子里或街道中央被发现。菲律宾古代,人们相信祖先和亲人的灵魂会在这天晚上拜访活人,通过拿走一件东西来表明他们的存在
节日影响
习俗影响
万圣节本来与基督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如今,万圣节早已失去了恐怖色彩,成为了全民狂欢、展现个性的娱乐性节日,驱鬼的习俗也变成了肆意狂欢的活动。美国的万圣节习俗本是从欧洲大陆传来,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万圣节的习俗只保留了部分内容,原有的为逝去圣徒祈祷的仪式逐渐被人们所忘却,节日的宗教色彩也逐渐变淡,美国使得万圣节的习俗逐渐娱乐化、超现实化,反而受到了欧洲人的模仿,从而使得万圣节到现在演变为一个全民狂欢的节日。
经济影响
除此之外,万圣节在社会经济方面也有巨大的影响,其狂欢氛围为商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万圣节的全民狂欢性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商家以万圣节为噱头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成为了节日传播的媒介。早在万圣节来临前一个月,商家们就开始纷纷开始售卖万圣节相关商品,或仅以之为噱头进行商品宣传。据统计,万圣节的销售额排在全美节日零售额榜单的第二位,每年万圣节面具服饰装扮的商品销售额为15亿美元,派对用品的零售额则高达30亿美元。
文化影响
万圣节的狂欢和娱乐氛围与西方对待死亡的态度息息相关。与中国文化中多种委婉表达死亡的说法(如“走了”、“没了”等)不同,万圣节也是西方直面死亡、将死亡视为灵魂的解脱和更注重灵魂的永恒的死亡文化体现。同时,万圣节还体现了西方国家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等强烈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人人自由平等的思想,节日体现了对个人自由的尊重与重视,以及对个性的推崇,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
社会影响
万圣节既不是宗教性的节日,也不是政府的法定假日,却是美国当下最受热捧的节日,原因就在于万圣节狂欢化特质,其具有全民、颠倒、脱序和打破等级的特点。从节日功用来看,万圣节具有解放天性、疏通心理的作用。万圣节的节日文化迎合了现代社会的需求。随着物质资料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面临更多的生活压力。相比之下,中元节所采用的节日载体,如纸钱、祭品等,呈现出一种凝重、严肃的氛围。而万圣节则采用了奇装异服、南瓜灯等节日载体。不仅满足了现代人对于释放压力的愿望,同时也营造了一个搞怪、诙谐的节日氛围。因此,万圣节作为一种节日载体更能适应当下人们在生活中展现自我的需求。
国际影响
万圣节的习俗还演变为一个针对发展中国家儿童的慈善募捐项目。“不给糖就捣蛋”是一个支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筹款项目,该募捐活动从1950年在美国费城东北部的一个社区开始,并于1952年扩展到全国。该活动由学校向进行“不给糖就捣蛋”活动的孩子分发印有项目标志的小盒子,在万圣节来临时,孩子们可以从拜访的家庭为发展中国家的儿童募来捐款。据估计,自儿童基金会成立以来,万圣节索要零钱的儿童已为发展中国家的儿童筹集了1.18亿美元。
节日争议
宗教争议
16世纪,由于宗教改革,万圣节为圣徒祈祷的习俗在英国受到新教徒质疑,他们斥责“炼狱”的说法不符合加尔文主义。在伊丽莎白改革期间,与万圣节为圣徒祈祷的习俗甚至被废除。对于一些新教徒来说,万圣节不再是为圣徒祈祷的日子,反而那些逝去的灵魂被认为是“恶灵”。其他新教徒也不认可“炼狱”的说法,而是相信天堂与地狱之间有一种中间状态,称为哈迪斯(Hades)。
社会安全的争议
在20世纪初,美国的万圣节出现了破坏性习俗,一些年轻人在这天破坏财产、虐待动物和人。由于年轻人的破坏性行为,部分地区不得不改变他们的庆祝活动。2002年,由于州街地区的大量人群,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爆发了一场骚乱,甚至需要动用骑警和催泪弹驱散人群。2014年,大批大学生在新罕布什尔州基恩举行的南瓜节上发动骚乱,州议会为了安全投票取消第二年的庆典。
还有犯罪分子趁万圣节庆典作乱。2020年,加拿大魁北克省在万圣节前夜发生持刀袭击案,导致致2人死亡,5人受伤。2022年,美国芝加哥万圣节夜发生飞车枪击案,至少14人受伤,其中包括3名儿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说,除芝加哥外,美国多地在万圣节夜发生枪击事件。
节日聚集的人群也为庆典安全埋下隐患。2022年10月29日晚,韩国首尔特别市龙山区梨泰院发生大规模踩踏事故,当晚约有10万人在梨泰院一带参加万圣节节日聚会。据韩国消防当局统计,截止到30日上午10时,当天发生的事故已造成151人死亡,82人受伤,事故伤亡者大多数为20多岁的年轻人。2023年10月5日,日本东京涩谷区行政长官在新闻发布会上提醒人们,不要在万圣节期间前往涩谷。发布会上播放了2022年韩国梨泰院事件的视频资料,涩谷区行政长官表示今年(2023年)万圣节(10月31日),该地区不会举办公共活动。“我们非常担心梨泰院的悲剧重演。”他说,“去年,我们只是要求人们在万圣节规范自己的行为。今年我们要提出更大胆的呼吁:“请不要来涩谷。”2024年11月1日(当地时间),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举行万圣节庆祝活动时,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造成至少2人死亡、6人受伤。
相关节日
中元节
中国有自己传统意义上的万圣节,即中元节。中元节起源于一个与祭祖有关的节日——中元节与盂兰盆节,孟兰盆节是祭祖传统与佛教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具有中国儒家特色的佛教孝亲节。而“中元”则出自道教的“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国民间认为阴历七月十五这一天,逝去的祖先会回到人间看望子孙,其他孤魂野鬼也会到处游荡,于是也把这一天称为“鬼节”。北宋时期,中元节才逐渐取代盂兰盆节,成为祭祀祖先,追忆亡灵的重要节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元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人们举行各种仪式来祭奠和超度亡魂。仪式包括搭建法师座和施孤台,供奉地藏王菩萨和祭品,以及诵经、施食等活动。晚上,人们在家门口焚香,布置水灯,以引导冤魂过奈何桥,还会街道上摆放香案,并进行祭鬼歌唱的仪式。最主要习俗的是在中元夜放河灯,让祖先的不死生物和游荡的鬼魂都可以借着河灯回到阴间,借此寄托民众对祖先的牵挂。
相关文化
万圣节与鬼魂相联系,以之为主题的作品也通常会涉及恐怖、死亡等主题。而万圣节前后也是上映好莱坞恐怖片的最佳时期,万圣节主题的恐怖系列片一直比较火热。除了影视作品外还有一些以万圣节为题的音乐、文学作品被创作出来。
影视
音乐
文学
画作
参考资料
万圣节.人民网陕西.2023-02-18
All Saints and All Souls.Catholiceducation.2023-10-14
Is Halloween celebrated in Asia?.Asiamediacentre.2023-10-15
How firecrackers and fireworks became a Vancouver Halloween tradition.Vancitybuzz.2023-10-15
Halloween in the Philippines.iREPORT.CNN.2023-10-15
Halloween.Britannica.2023-10-14
美国芝加哥万圣节夜发生飞车枪击案 至少14人受伤.人民网.2023-10-15
加拿大魁北克市万圣节前夜发生持刀袭击案致2死5伤.人民网.2023-10-15
韩国首尔梨泰院踩踏事故已致151人遇难 包括一名中国公民.人民网.2023-10-15
All Hallows' Day.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2023-10-18
Hallows.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2023-10-18
Halloween.NRF.2023-10-15
Social media influencing near-record Halloween spending.NRF.2023-10-15
Halloween Data Center.NRF.2023-10-15
万圣节:除了“不给糖就捣蛋”你还知道多少?.人民网.2023-10-14
Ten trick-or-treating facts for impressive bonfire chats.The Irish Times.2023-10-15
环球观热点:万圣节是什么意思?万圣节人们可以做什么?.环球传媒网.2023-02-18
疫情之下,美国万圣节别有一番滋味.人民网.2023-10-15
A Model of Mayhem.HV Mag.2023-10-23
The History of Haunted Houses: A Fight for Frights as Tastes Change.NBC Bay Area.2023-10-23
The History of Haunted Houses!.America Haunts.2023-10-23
It’s aliiiive! Haunted-house industry scares up big money.CNBC.2023-10-23
The Real Scare Is Not Being Scary.The Newyork Times.2023-10-23
Halloweenupdate:Alookattheworld'sfirst,largestandlongest.Theme Park Insider.2023-10-23
探营万圣节版迪士尼乐园,大反派们“群魔乱舞”.澎湃新闻.2023-10-23
广州长隆万圣节.广州长隆欢乐世界.2023-10-23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万圣趴.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官方网站.2023-10-23
“不给糖就捣蛋“活动.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官方网站.2023-10-23
VILLAGE HALLOWEEN PARADE.Halloween-nyc.2023-10-23
Pet owners will spend nearly half a billion dollars on animal costumes this Halloween.Marketwatch.2023-10-15
10 things you didn't know about Halloween in Canada.Canadiangeographic.2023-10-15
Halloween Activities & Events.QEBEC-CITE.2023-10-15
No, Día de los Muertos isn't 'Mexican Halloween'.USATODAY.2023-10-15
What's El Día de los Muertos? It's Not Scary, and It's Not Halloween.NBC NEWS.2023-10-15
Halloween Games.Weirdhalloween.2023-10-15
C'est en 1997 qu'Halloween débarque en force en France. ina.fr (in French).2023-10-15
Japan's Infamous Halloween Trains.KOTAKU.2023-10-18
Halloween in Japan.UPI.2023-10-18
한국의 할로윈데이는 왜 10~20대의 문화가 되었나?.Nocutnews.2023-10-18
How Do We Spell ‘Halloween’ In The Philippines?.ASIANJOURNAL.2023-10-15
UNICEF to end Halloween 'orange box' program.CTV.ca.2023-10-16
Trick or Treat for UNICEF.UNICEF Canada.2023-10-16
The Haunting History of Halloween.Nyise.org.2023-10-15
Keene City Council rejects pumpkin fest permit.Concordmonitor.2023-10-15
日本涩谷:万圣节期间别来凑热闹.腾讯网.2023-10-15
美国奥兰多万圣节活动发生大规模枪案 已致2死6伤.百家号.2025-05-05
中元节.中国政府网.2023-10-15
月光光心慌慌 Halloween (1978).豆瓣电影.2023-10-15
怪兽屋 Monster House (2006).豆瓣电影.2023-02-18
新万圣节 Halloween (2007).豆瓣电影.2023-02-18
史瑞克的万圣游戏 Scared Shrekless (2010).豆瓣电影.2023-10-15
寻梦环游记 Coco (2017).豆瓣电影.2023-02-18
名侦探柯南:万圣节的新娘的短评.豆瓣电影.2023-10-15
威尼斯惊魂夜 A Haunting in Venice (2023).豆瓣电影.2023-10-15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For Halloween?.豆瓣音乐.2023-10-15
万圣节之夜.豆瓣音乐.2023-10-15
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Poetry.Poetryexplorer.2023-10-15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豆瓣读书.2023-10-18
蝙蝠侠:漫长的万圣节.豆瓣读书.2023-10-18
Snap Apple Night, or All-Hallow Eve.Metmuseum.202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