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宝林

侯宝林(1917年11月29日-1993年2月4日),满族,出生于天津市,中国第六代相声大师、知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1929年,刚满12岁的侯宝林拜师严泽甫学习京戏,后因对相声的热爱遂先后拜常葆臣、朱阔泉为师,学习相声。侯宝林于1930-1937年间在北京天桥、鼓楼等地表演滑稽二黄,而后于1939年在天桥新民茶社给师父朱阔泉捧哏,首次正式登台表演相声后声名渐盛,备受关注。1949年7月,侯宝林列席参加中国文学艺术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首次为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表演相声新中国成立后,侯宝林开始对传统相声进行修改、加工,创作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如《婚姻与迷信》等。1955年1月,由侯宝林进行改编的相声《夜行记》获得了中国曲艺研究会颁发的“优秀曲艺作品奖”,而后其于次年2月同郭启儒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节目《春节大联欢》中表演了该作品。

1974年8月,侯宝林由毛泽东亲自提名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侯宝林于1979年7月正式宣布退出舞台后专门从事相声艺术研究工作,对相声和曲艺的源流、规律和艺术技巧进行理论研究,与人合著《曲艺概论》《相声溯源》《相声艺术论集》等。其相声领域著作《侯宝林谈相声》于1983年出版,该书为相声领域第一本专著,奠定了侯宝林相声大师的地位。1993年2月4日14点42分,侯宝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侯宝林曾任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担任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指导、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其艺术风格清新洒脱,本色自然,寓庄于谐,化雅为俗,作品大多能积极反映现实生活、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代表作有《戏剧与方言》《关公战秦琼》《醉酒》《婚姻与迷信》等。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17年11月29日,侯宝林出生于天津市,因原生家庭较为贫穷,所以侯宝林在四岁左右被其舅舅张全斌送到北京侯连达家做养子,其养父在涛贝勒府当厨师,家境清贫。1925年,侯宝林被送至北平立第二十七小学(现厂桥小学)就读三个月,后因养父失业被迫以捡煤核、卖报纸、要饭等方式帮助家里维持生计。养父为了让侯宝林活下去,遂于1929年带其拜师于严泽甫学习京剧,在练基本功的同时负责打杂、烧水等工作。

演艺经历

撂地卖艺时期

学徒期

侯宝林于1929年拜师严泽甫学习京戏三个月后便开始街头卖艺,其白天在师父与“白宝山”(白宝山)搭班天桥演出间隙表演京剧、滑稽二黄,晚上则背着有软骨病的师兄与师父一同到妓院卖唱。次年师父与“云里飞”关系破裂后失去赚钱来源,为了节约开支遂打发侯宝林回家,后因侯宝林养母去世,师父以埋葬侯宝林养母为由带他在茶馆演出,演出收益大部分被师父据为己有后其再次被师父打发回家,之后因侯宝林付不起房租而被迫借住在班主李四家中。

跟戏班表演期

侯宝林于1933年初在西单商场马绍箴的戏班唱京戏,因戏班隔壁为相声艺人高德明、朱阔泉、汤金澄等人的相声场子,遂逐渐开始关注相声。同年夏天,其得到机会在鼓楼单独表演相声《戏剧杂谈》,并拜相声艺人常宝臣为师。而后因同时表演京戏与相声而被戏班班主排挤,侯宝林于1934年离开西单商场,重回到天桥与“云里飞”搭班唱京戏,同时教“云里飞”的儿子白全福、徒弟王宝童说相声。

1935年,侯宝林先后在鼓楼、什刹海撂地卖艺,之后重回西单商场清唱滑稽二黄。此外,侯宝林在这段时间经常听朱阔泉、汤金城等人说相声,对单口相声尤为关注。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因社会动荡,侯宝林出现经济问题后曾在北京东城福寿斋纸店做短工,负责装订日历、月份牌。同年其师父常宝臣病重,侯宝林遂于次年同李宝祺正式拜师在朱阔泉门下。1938年期间,侯宝林在天桥跟“云里飞”搭班,与“云里飞”之子白全福等人搭档表演。

专职相声表演时期

声名渐盛

拜师朱阔泉后,侯宝林于1939年正式开启相声表演之路,作为朱阔泉的捧哏在天桥新民茶社首次正式登台表演相声,而后在朱阔泉的介绍下得到在西单商场北场的表演机会,和师弟李宝祺一起与高德光、高德亮等同台演出。同年年底,因在沈阳市卖艺的艺人乔立元无故被捕入狱,并被日伪警察折磨致死后,侯宝林与师弟李宝祺结束了为期三个月的沈阳卖艺之行,逃回北京。次年6月,应天津市燕乐戏院邀请,侯宝林首次与郭启儒搭档至天津演出,并以《改行》《戏剧杂谈》《空城计》等段子在天津有了知名度。此外,侯宝林的反串京剧同样出彩,被当时的报纸称赞为“唱功为相声第一人,学名伶皮黄最为神似”。

1943年,侯宝林活跃在燕乐、大观园、天宝、玉茗春等戏园子,同时在电台做节目,逐渐身于天津有名的五档相声之一。而后其电台曾于1944年做过一次津京连播(即两位演员分别在津、京两地通过电台同时播放),在连播中,侯宝林与张寿臣共同表演了相声《俏皮话》。此外,侯宝林也在这一年与大学生赵明共同组建了织北艺剧社,并出演话剧《情天血泪》《上海繁华梦》《摩登夫人》《梁上君子》等,为相声吸收戏剧表现方法作了探索。

侯宝林在1945-1946年间持续往返于京津两地,先后在天津南市群英戏院、北平上海游艺社、天津大观园等演出,同时还在华生电台、中国电台、国华电台做商业广告。在曲艺表演(当时被称作十样杂耍)中,每场共有14个节目,名气最大的最晚出台表演,倒数第二出场表演为压轴,倒数第一出场表演为大轴,从清末一直到40年代,曲艺表演的老规矩是相声最多只能为压轴,而侯宝林于1945年5月开始担任大轴,之后再无改动,改变了老规矩。此外,侯宝林于1946年,独资开办北艺广告社,并对相声做出创新,其聘任英文打字员朱先生学习英语会话,首次将英语编入相声小段。之后其继续在各大戏院及电台演出,同台演员有关学曾、王佩臣、谭凤元等,同时继续做广告。

改进旧相声

1949年6月,侯宝林在着手对旧相声进行改革时遇到困难,因此向当时的华北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提出学习的请求,成为北平市戏曲界、曲艺界最早提出要学习的人之一。同时,侯宝林改编的新相声《婚姻与迷信》在西单游艺社的新曲艺节目演出中首演,这场活动也是北平解放后的首场大规模曲艺活动。7月2日,侯宝林列席参加中国文学艺术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聆听周恩来总理关于国内形势的报告,并在第一届全国文代会的曲艺晚会上再次表演《婚姻与迷信》,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说新相声的人。随后其参加了两期北平戏曲艺人讲习班学习,学习《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艺人的道》《戏曲的前途》等内容以提高觉悟。

新中国成立后,侯宝林为适应解放后的新形势,于1950年初同孙玉奎等人一起组建“北京相声改进小组”,为改进旧相声而每周开一次座谈会,同时创作新相声,如《二房东》等,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为配合形势而创作的相声作品。同年,其收贾振良黄铁良为徒,同时开展相声的教学与辅导工作。次年3月,侯宝林任曲艺服务大队中队长,随中国人民解放军赴朝慰问团去朝鲜进行表演,同年亦灌制唱片《如此美国》。其曾在朝鲜战场自编相声《杜鲁门画像》《狗腿子李承晚》,创作的韵文唱词《飞虎山》可用太平歌词、大鼓、坠子、快板等不同曲调表演。而后于5月回国后,侯宝林任曲艺大队长,再次随慰问团西北分团到访西北五省宣传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演出。而后其与小王玉蓉陶金等合作出演老舍的同名话剧改编电影《方珍珠》,在片中饰演白二立。该片由上海大光明电影制片厂制作,于1952年上映,讲述了北京曲艺艺人在新旧社会的不同生活遭遇和命运,歌颂了新中国对艺人的关怀和尊重。

1952年6月,侯宝林与郭启儒共赴上海,临时参加上海北方曲艺团工作。同年,侯宝林担任北京市文艺处组织成立的北京市曲艺工作团总团长,而后因“三反”“五反”运动在全国掀起,曲艺工作团营收不佳,遂在后续分裂成两个团。次年,侯宝林先后在北京、天津市、上海进行巡回演出,而后与北京曲艺团合作,参加相声大会演出。在巡回演时,侯宝林将评弹、越剧沪剧等融入演出作品中,又一次对相声进行了创新。此外,侯宝林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部之邀,在这一年创作并演播了生平唯一一段儿童相声《大中进步了》,该相声后续被收录进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儿童相声》一书中。

侯宝林在1954年开始归纳总结自己的相声表演经验,同时培养了多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战士,如于连仲、王震、刘祖法等,并将刘祖法的听课笔记整理成约14万字的书——《侯宝林谈相声》,该书于1983年2月出版,被认为是相声领域的第一本著作,同时奠定了侯宝林相声大师的地位。此外,侯宝林于同年年初参加由中央组织的曲艺杂技团,随团奔赴西南慰问修建川臧公路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年底,应白凤鸣团长之邀,侯宝林临时加入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随后其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相声《贼说话》,此相声为该广播电台现存的侯宝林最早的录音。

多元发展

1955年1月,由侯宝林改编的郎德相声作品《夜行记》获得中国曲艺研究会颁发的“优秀曲艺作品奖”,并于次年2月与郭启儒于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节目《春节大联欢》中表演了该作品。《夜行记》在侯、郭二人表演后红遍大江南北,后续经由不同艺术家表演与再次创作而衍生出了多个版本,使其在一直流行且与时俱进。另外,侯宝林1955年5月正式加入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而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陆续播出“第一次相声新作试演会”“第二次相声新作试演会”,其与郭启儒搭档表演的节目《打百分》《跳舞迷》等受到听众的欢迎。次年2月,其为配合“反贪污反浪费”运动而创作的新相声《宽打窄用》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而后其随中央广播说唱团赴上海与上海评弹、滑稽演员进行首次南北曲艺交流演出、座谈。同年6月,侯宝林在担任“全国职工业余曲艺观摩演出会”评委时发掘了当时的业余曲艺新苗马季,并建议将其调入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进行培养。之后侯宝林传统相声集《戏剧杂谈》于8月由通俗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第一版印刷达两万册。同年侯宝林亦出演了电影作品,其作为唯一主角,参演了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喜剧电影《游园惊梦》,饰演一个戴鸭舌帽的男人,该片由侯宝林经典相声作品改编而成。

巡回演出期

侯宝林于1957-1959年期间曾多次随中央广播说唱团到访全国各地进行巡回演出,其于1958年3月-5月期间随团演出50天共95场,观众达15万人次,在为大兴水利的建闸民工演出时,每场观众达七千多人。次年,侯宝林与学者吴晓玲合作,创作新相声《普通话与方言》,旨在推广普通话。

1960年1月,侯宝林表演的相声《美蒋劳军记》被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曲艺优秀节目演出大会”上被评为“密切配合革命斗争和生产建设”优秀节目。而后其于3月-7月间陆续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性会议。1960年7月22日至8月13日,侯宝林在北京参加第三次全国文代会,并当选全国文联委员。次年1月,侯宝林发起“笑话会”活动,参与该活动的人员包括名演员、作家等,通过13次活动整理出100多个笑话,其中被改编为相声的如《醉酒》《橡皮膏》。同年8月,中央电视台《笑的晚会》对外直播,侯宝林与郭全宝合作表演相声《戏剧与方言》《阴阳五行》,这也是其首次通过荧屏展示相声表演。

侯宝林于1962年多次随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到访各地巡回演出,其于9月率领5人创作组到访唐山开滦煤矿,历时40天,写出5段表现新中国矿工生活和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相声:《给您道喜》《全家福》《侯大胆》《煤论》《选对象》。并于次月12日至26日,在开滦煤矿唐山市演出20场,受到煤矿工人的好评。次年3月,侯宝林受聘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古典文献专业一名学生的特邀论文导师,并利用家中古代笑话藏书,对该学生进行一年多的指导,使其完成一篇长达10万字的论文《明清笑话》。而后继续进行巡回演出等活动,并于9月出版了《侯宝林、郭启儒表演相声选》,共收录25段相声。侯宝林于1965年6月与刘宝瑞合作录制了一段反映越南人民抗击美帝侵略的相声《南方捷报》,这段相声里有大量的政治口号,成为其文革前录制的最后的一段相声。

再次回归舞台表演

侯宝林于1973年5月被文工团领导宣布“解放”后,遂正式恢复工作,而后其与郭全宝赵连甲等人四下开滦煤矿深入生活搞创作,同年收徒丁广泉。次年4月,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广播剧场播放了侯宝林和郭全宝演出相声《种子迷》,之后其多次为创作深入地方生活。同年6月,侯宝林去北京针织总厂深入活动,实行同吃、同住、同劳动,为时一个月。1975年1月,侯宝林出席全国人大第四届代表大会,会议期间,遵照中央领导的意见,为在湖南省养病的毛泽东主席录制了《关公战秦琼》《戏剧与方言》《改行》等12段相声,这也是自1963年以来,侯宝林首次在电视台录像。

1976年1月,侯宝林从大庆油田回京参加周恩来总理追悼大会。同年7月,侯宝林在北京参加全国曲艺调演,被选进老演员演出队,并表演相声《采访记》。而后其于10月赴黑龙江垦区进行慰问演出,同时在兵团战士中物色曲艺人才,为黑龙江省农场总局开办曲艺学习班。次月,侯宝林与郭全宝在阔别舞台10年后再次登台,在首都体育馆举行的“庆祝粉碎‘四人帮’大型文艺演出”上表演,谢幕多达11次。1978年2月,侯宝林在北京出席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并被选入大会主席团。而后其于10月,赴江苏省江都区樊川镇采风,体验生活,并与人合著歌颂财贸战线新人新事的段子《不挂“客满”牌》。

侯宝林于文革后创作和改编的相声《再生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于1979年3月出版,同月,其亦被任命为中国广播艺术团总团艺术指导,并参加中央慰问团,赴云南省慰问参加自卫反击战的同胞。而后其多次参加全国会议,当选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并于同年7月正式宣布退出舞台,专门从事相声艺术研究工作。1979年10月30日,侯宝林在北京参加全国第四次文代会

专职相声研究及推广时期

相声研究及文化交流

侯宝林于1980年2月起在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室工作人员协助下,开始撰写《侯宝林自传》,该书于1982年4月由黑龙江出版社出版。而后侯宝林与1980年4月来访中国的日本关西大众艺术团著名艺术家小笠原美都子,“漫才”大师人生幸朗互相交流艺术表演,并切磋技艺。同年6月,其被北京大学聘为中国语言文学兼职教授,并应邀前往辽宁大学中文系讲学,随后与北京大学教授汪景寿南开大学教授薛宝琨山东大学教授李万鹏合著的《曲艺概论》于7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在与来华日本艺术家交流后,应日本艺术家、日中音乐交流协会会长小笠原美都子和大阪华侨总会理事郭光甲邀请,侯宝林于1981年1月以团长身份,率领中国文艺友好访日考察团,在日本大阪、神户、京都、名古屋市、东京等城市,进行艺术考察、文化交流和友好访问,并于次月被聘为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历史文物咨询委员会委员。同年4月,侯宝林在红桥区以《我的艺术生活的报告》回顾自己50年的舞台生涯,展现新旧社会截然不同的生活经历,随后其被多所学校聘为兼职教授,如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辽宁大学中文系等,此外,其与人合著的《相声艺术论集》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于同年10月出版。

1982年起,侯宝林多次出席各类学术会议,同时被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曲艺分卷编委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委员会委员。其与人共同创作的《相声溯源》于4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旨在对相声和曲艺的源流、规律和艺术技巧进行理论研究。

1982年4月27日,侯宝林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收美籍华人吴兆南为徒。

相声推广及学术探讨

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新春乐文艺晚会”将停演32年的相声演员反串京剧的表演形式于1983年2月首次搬上荧屏,侯宝林携其子侯耀文共同出演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并扮演萧何。而后于4月,侯宝林在艺术语言研究会正式成立时被推举为副会长,并为研究会捐款、捐物。此外,其于5月应北京中国语言文化学校的邀请,为该校的华侨学生讲授《中国的相声艺术》。次年,侯宝林继续教学工作,被河北大学聘为语言学、美学教授,并在陈云等同志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作为主要人员之一发起并筹建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之后侯宝林于7月在青岛市收关门弟子师胜杰,后以艺术指导身份于12月率中国曲艺说唱团赴美国访问,进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曲艺国外正式演出,演出共持续18天,其率团先后在纽约、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洛杉矶旧金山4城市进行9场正式公演,到场观众人数约15000人。随后其率团飞抵香港特别行政区后受香港联艺娱乐公司邀请,继续进行8场演出。6月25日,侯宝林在青岛出席全国相声作品评比讨论会。

1985年,侯宝林陆续出席多场会议,如在昆明市的“喜剧创作研讨会”等,其中于5月在南京五台山体育馆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侯宝林就当时相声创作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如讽刺人的生理缺陷、拿残疾人找乐等,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此外,1985年侯宝林还发表了题为《云南的曲艺队伍应该壮大》的讲话。在9月圣彼得堡苏中友协副会长,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中国文学教研室副教授司格林访华时期,侯宝林与其进行了有益的学术交流与探讨。此外,侯宝林在这一年分别被鹤壁矿物局、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名誉矿工”“荣誉税务专管员”称号。同年10月1日,侯宝林重返舞台。

持续推广相声

侯宝林于1986年1月应安徽省阜阳市委、市政府邀请,参加该市建市十周年庆祝活动,并正式受聘为阜阳市文化顾问,同时应黑龙江省财政厅邀请赴哈尔滨市,为该省财政税务系统职工慰问演出,表演自己创作的相声《也有你一份》。之后侯宝林陆续至运城市开封市等地演出,并为1990年北京亚运会筹款,此外,其分别被南桐矿物局、州矿物局分别授予“荣誉矿工”称号。次年,除出席常规会议外,侯宝林于5月为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捐款一万元,并于9月受聘为第十一届亚运会基金会理事。

1988年1月,侯宝林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挖掘抢救传统相声艺术,自筹资金在北京音乐厅拍摄《侯宝林相声艺术》专辑,因资金困难仅拍了《改行》《讲帝号》《猜谜语》后该专辑拍摄被迫终止,其于同年4月自筹资金拍摄的《北京市声》也因资金不足而中断拍摄。此外,侯宝林同王朝闻陈荒煤吴晓玲、许嘉璐、方若等11人于2月共同发起,并倡议成立“中国笑的艺术研究会”,而后于8月受聘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

侯宝林在1989年除出席常规会议外,于9月参加在中南海怀仁堂举办的“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文艺晚会”,这是其自文革后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在中南海的演出。此外,侯宝林于同年6月荣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奖。1990年,侯宝林受邀出席多场演出,如应河北省固安县有关部门邀请,于2月率团赴河北,与当地农民共度元宵佳节。而后其于4月担任上海市国际相声交流演出艺术总顾问,参加上海相声国际交流演播会。此外,侯宝林于同年10月被山东省烟台市文化局聘为山东省烟台艺术学校名誉校长。

最后生涯

1991年3月26日,侯宝林在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在北京代表团座谈会上,作了题为“如何才能依法征税纳税”的发言。1992年3月20日,他带病乘轮椅出席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开幕式。之后,侯宝林陆续接受多场采访,如中国中央电视台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的专题采访,加利福尼亚州第五季传播公司专访等,其中,美国加州第五季传播公司邀请侯宝林赴美国领取由洛杉矶市政府颁发的终身艺术成就奖,其因病未能成行。同年7月,侯宝林完成《毛主席听我说相声》一文,同时受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方面的邀请赴港参加世界华人大会,其因病未能成行。而后于10月,侯宝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病房中与前来探视的苏叔阳、李小光、侯耀文、冯巩等人畅谈相声历史、相声表演技巧、流派等问题,并于12月委托许嘉璐代笔文章《最后的话》,同时委托律师就录音制品被侵权一事向法院起诉。

侯宝林于1993年1月被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而后与匆忙从外地赶回北京探望的弟子马季关于相声表演的心得体会长谈了一个多小时,并与随后探望的姜昆谈相声的前景、春节晚会等问题。2月1日晚,侯宝林通宵未眠,并嘱托其家人在《北京晚报》上发表给观众、听众的《最后的话》,随后于次日上午,陷入昏迷。2月4日下午14时42分,侯宝林告别人世,终年76岁,逝世前他还在录音里给观众留下这样一段话:“亲爱的听众,尊敬的观众,侯宝林将去了,去世了,恕报不周,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当晚中国中央电视台一频道向世人报道了这一消息,次日《人民日报》载文: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逝世、尽毕生精力把艺术献给人民。

艺术特点

侯宝林的相声(侯派相声)创作及演出发挥了讽刺艺术的作用,提高了相声在艺术中的地位。其作品大多能积极反映现实生活、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其艺术风格清新洒脱,本色自然,寓庄于谐,化雅为俗,语言清晰、明快,动作自然、和谐。另外,侯宝林注重相声的知识性、趣味性和评论作用,其善于摹拟各种方言、市井声和戏曲表演,专注相声中的“学”与“唱”,被赞誉为“说唱臻化境”。

侯宝林相声中的“学”

相声的“学”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模拟市井声,即各种小贩的叫卖声,第二类则是模拟方言。侯宝林相声中的“学”具有丰富的地域风味,能在简短的“学”中凸显小贩的情绪,此外,其善用拟声词,可使相声段落韵律感强烈的同时以各种声音的交叉、共振模拟出完整的场景。以其与郭启儒的对口相声《三棒鼓》为例,该相声中拟声词的运用传神的模拟出解放前小剧场的秩序混乱、人声鼎沸。在模拟方言方面,传统相声的“怯口”多模拟外地人口音(农民居多)塑造外地人形象,通过讽刺和贬低外地人以达到笑点塑造的目的,有取笑的意味在,而侯宝林则在这方面作出创新,其在作品中给予外地人足够的尊重与理解,并以学者的眼光研究方言本身,将相声上升到学术高度,同时配合当时政府推广普通话,此类代表作品如《戏剧与方言》。

侯宝林相声中的“唱”

传统相声的“唱”讲究“像不像三分样”,有时甚至需要用故意丑化的手段达到滑稽的效果,而侯宝林对传统相声中的“唱”做了根本性的颠覆。颠覆之一:力求“学得真”,追求“形似”与“神似”,即抓住流派的特点,经过强化和典型化处理后凸显其韵味和神采。颠覆之二:力求“学得美”,侯宝林在“唱”时只模拟其优美处而绝不丑化之以求哄堂一笑,其作品多塑造正面角色以表达积极主题,远离“丑化”,如其代表作《关公战秦琼》,侯宝林在该作品中模拟京剧的红净戏和武生戏,表演具有美感,也显示出了侯宝林对于“学得美”的追求。颠覆之三:侯宝林将相声中“唱”的地位提高到史无前例的高度,改变了相声以逗乐取笑为首旨,将展示艺术美、获得艺术享受作为最高宗旨。

个人生活

家庭

与连秀贞:1939年10月,侯宝林与连秀贞结婚,婚后不久便发现妻子吸食罂粟,因此事其大病一场。1942年,连秀贞为他生下一子,名双安,不久夭折。此外,因连秀贞的不良嗜好开支很大,导致家庭生活入不敷出,二人于1944年初离婚。

与刘淑芳:侯宝林与连秀贞离婚后,同年与家住天津忠树里的一个厨师的女儿刘淑芳同居,二人育有一子一女,分别为侯耀中、侯耀茹,而后这段感情宣告结束。

与王雅兰:1940年,侯宝林与京剧演员王雅兰相识,而后于1946年春,侯宝林回天津市演出时再次遇见王雅兰,二人在相处中逐渐产生感情,并结为连理。二人婚后育有两男两女,两子为侯耀华(1946年出生)和侯耀文(1948年-2007年),两女分别为侯(1952年出生)和侯咪咪(1954年-1962年),其女侯咪咪于1962年2月因病早逝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健康

侯宝林于1991年4月在出席中央统战部和国家民委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茶话会期间,经由负责两会保健工作的医生检查,确诊患有胃癌,随后即施行全胃切除手术。次年6月,侯宝林入住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后两个月后突发高烧,经由医生检查后,其于9月的CT结果证明肿瘤复发。而后于11月,侯宝林由宣武医院外科进行了食道记忆合金导管扩张手术,手术失败后遂向律师口述遗嘱,律师笔录,并在遗嘱上签字。

1993年1月,侯宝林亲属收到北京市人大会议通知,授权亲属请假,随后医院向其家属及有关单位发病危通知。2月3日上午,侯宝林陷入昏迷,次日下午14时42分,侯宝林告别人世,终年76岁。

弟子

侯宝林的徒弟有:贾振良黄铁良杨紫阳马季胡必达殷培田贾冀光丁广泉康达夫李如刚吴兆南于世猷郝爱民师胜杰

主要作品

以下数据均截至2023年7月

相声作品

数据来源:

书籍作品

数据来源:

参演电影

数据来源:

参演纪录片

数据来源:

荣誉奖项

个人荣誉

数据来源:以下数据截至2023年7月

社会活动

1987年5月,侯宝林为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捐款一万元。

人物评价

在侯宝林60年艺术生涯中,他潜心研究并发展相声艺术,把欢笑带给观众,他与以他为代表的一批相声艺术家使这个艺术样式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达到一个令人瞩目的艺术高峰。侯宝林还注重培养年轻演员,后来活跃在相声舞台的名家不少都是他的学生。(网易历史评)

侯宝林被尊为相声界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一代大家。在他76年的人生历程中,奋斗不息,锐意革新,潜心创作,踏实研究,从而使相声成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可追寻可遵循、向全世界展示的重要艺术形式 。(姜昆评)

侯宝林辛勤努力、不懈奋斗,从一名旧社会“画锅撂地”的说唱艺人磨砺成为新中国的相声艺术家;他大胆革新、倡文明之风,让相声从瓦舍之间走上大雅之堂,走进千家万户,是新中国曲艺事业的重要奠基者和引领者;他以民为尊、为民求乐,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被百姓亲切地誉为“幽默大师”。(新华网评)

后世纪念

2017年12月,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中国广播艺术团联合举办的纪念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在北京举行,活动分为文艺界座谈会与专场演出,其中专场演出于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并在表演了多个曲艺作品,如侯宝林代表作品相声小段《醉酒》、相声《永远的笑声》等。

2018年1月19日,纪念相声大师侯宝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在石家庄市石家庄洪顺曲艺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举行,其系列活动“邯郸银行之夜”纪念侯宝林先生诞辰100周年暨洪顺曲艺社七周年庆典新年相声大会也于当晚开演。

参考资料

侯宝林.qq音乐.2023-07-10

侯门那些事儿.南国都市报.2023-07-10

侯宝林.猫眼电影.2023-07-10

侯宝林 Baolin Hou.豆瓣电影.2023-07-13

侯宝林.民盟中央艺术团.2023-07-10

资料:新中国60年文艺界十大影响力人物-侯宝林.新浪网娱乐.2023-07-10

CCTV-综艺频道-相声名家系列:侯宝林.央视网.2023-07-10

长江日报刊发姜昆文章中向这些曲艺大师致敬,看看你认识几位…….百家号.2023-12-20

广播里的春晚记忆:没有春晚的年月,除夕夜广播里播什么?.央广网.2023-07-10

相声演员有很多,侯宝林却只有一个.新华社.2023-07-22

历史上的今天 | 相声大师侯宝林逝世.搜狐历史.2023-07-10

侯宝林.中国新闻网.2023-07-13

女儿回忆:天津怎样培养了我父亲侯宝林.凤凰网.2023-07-11

中国曲艺家协会:倾情说唱伟大时代新传奇.中国文艺网.2023-07-14

姜昆在长江日报撰文向这些曲艺大师致敬,看看你认识几位…….长江日报.2023-07-14

方珍珠 (1952).豆瓣电影.2023-07-13

北京曲剧《方珍珠》不仅“看气质”.网易娱乐.2023-07-22

北京曲剧《方珍珠》三十年后重出江湖.新浪娱乐.2023-07-22

游园惊梦 (1956).豆瓣电影.2023-07-13

文联故事丨侯宝林与《夜行记》.北京文联网.2023-07-13

史海回眸:侯宝林在中南海(图).凤凰网.2023-07-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中国机构编制网.2023-07-13

侯宝林关门弟子师胜杰去世 姜昆痛悼失知音.央视网.2023-07-13

侯宝林.相声之家.2023-07-14

郭启儒.相声之家.2023-07-14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丁广泉去世.央视网.2023-07-13

侯宝林 的作品(11).豆瓣读书.2023-07-13

侯宝林 Baolin Hou的全部作品(11).豆瓣电影.2023-07-13

相声泰斗侯宝林逝世16周年.网易历史.2023-07-13

(文化·视点)为民求乐 其乐无穷——曲艺界纪念相声大师侯宝林百年诞辰.新华社.2023-07-13

纪念侯宝林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在京举办.光明日报.2023-07-13

纪念相声大师侯宝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在石家庄举办.中国新闻网.2023-07-1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