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Baoting Li and Miao Autonomous County),简称保亭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省省直辖自治县。保亭县位于海南省中部,总面积1153.81平方千米,占海南省陆地总面积3.42%,常住人口为15.77万人(2023年末),下辖6个镇、3个乡。县人民政府驻保城镇文明北路县政府办公大楼。
保亭县地处五指山南麓,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充沛,季节变化明显。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清政府在陵水县设立宝停营(位于今保亭县保城镇)作为军事据点。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三月,广东省政府决定在黎族苗族聚居五指山地区增设乐东黎族自治县、保亭、白沙黎族自治县三县。1948年4月16日,中共琼崖特委决定成立保亭县民主政府,县政府驻地保城镇,隶属琼崖东区专员公署。1949 年3月,白沙、保亭、乐东三县成立琼崖少数民族自治区行政委员会。1952年7月,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保亭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管辖。1955年10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改称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保亭属自治州管辖。1959年11月,恢复保亭县,隶属海南行政公署。1962年2月,恢复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保亭县隶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8年4月,成立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隶属海南省。
保亭县拥有毛政农军指挥部旧址文物古迹、黎族竹木器乐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黎族服饰及三色饭等丰富的人文资源。同时,拥有国家AAAAA级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AAAAA级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等景区景点。
保亭县以特色农业、旅游服务业为重点产业,打造“三区三地”。2023年,保亭县全年生产总值76.19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37.1:11.5:51.4,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97元,较上年增长7.4%。2021年,保亭县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2022年,保亭县被命名为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3年,保亭县荣获“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称号。
地名由来
保亭县因清朝曾设“宝亭营、汛”而得名;另有一说是清末冯资材(官保)征黎时带兵驻此,建亭一座,后人称为“冯官保亭”,日久简称“保亭”,县以亭名。
历史沿革
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保亭县地域主要属万州、崖州和陵水县管辖。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清政府在陵水县设立宝停营(位于今保亭县保城镇)作为军事据点,对黎、苗族同胞进行统治。雍正八年(1730年),改设宝停巡检司。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22年(1933年)8月,成立琼崖抚黎专员公署,下设岭门、保亭、南丰、兴隆4处黎务局。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三月,为加强对五指山黎区的管理,广东省政府决定,在黎族苗族聚居五指山地区增设乐东、保亭、白沙三县。保亭县是将崖县(今三亚市)、陵水、万宁、乐会(今琼海市)、定安几个县的部分区域划出设置的,县治为保城镇。
1948年4月16日,中共琼崖特委决定成立保亭县民主政府,县政府驻地保城镇,隶属琼崖东区专员公署;8月,成立少数民族边海区地委和专署,保亭隶属该专署。1949年3月,白沙、保亭、乐东三县成立琼崖少数民族自治区行政委员会;7月,保亭县民主政府改为保亭县人民政府,隶属自治区行政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1年2月,撤销少数民族自治区行政委员会。1952年7月1日,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保亭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管辖。1955年10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改称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保亭属自治州管辖。1958年12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同海南行署合署办公;同年,保亭、陵水、崖县、国营兴隆华侨农场合并称崖县。
1959年11月,恢复保亭县,隶属海南行政公署。1962年2月,恢复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保亭县隶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7年12月,撤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并成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隶属海南省。1988年4月,成立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隶属海南省。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保亭县位于海南岛中部,地处五指山南麓,北纬18°23'~18°53'之间,东经109°21'~109°48'之间,东接陵水黎族自治县,南邻三亚市,西连三亚市、乐东黎族自治县,北依五指山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县境东西宽49千米,南北长54千米,总面积1153.81平方千米,占海南省陆地总面积3.42%。
气候特征
保亭县属热带季风气候,具有热量丰富、雨量丰沛、蒸发量大、季风变化明显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为21.6~24.5℃,1月份平均气温19.1℃,极端低气温为0.8℃,7月份平均气温为37.2℃,极端最高温度为39.7℃。全年多吹东北至东南风,风力较小,常年风速平均\u003c2米/秒,阵风大于8级以上大风年平均4~5次,多发生于台风之时。冬季常有山风,最大风力6~7级。年平均日照1900小时以上,终年无霜雪。年总降水量2212毫米,比历年平均值偏多 3%。
地质
保亭县地质史最远可追溯到距今约5亿年的早古生代奥陶纪—志留纪时期,地壳活动相当强烈,表现为地壳急剧下降,县境范围处于汪洋大海之中,接受早古生界地槽型沉积,沉积物以碎屑岩建造为主夹有碳酸根建造。至距今4亿年晚志留纪末期,发生了加里东造山运动,地壳隆起,海水退出。地质历史演化到二迭纪末期,即距今约2.5亿年,又发生了海西运动,地壳又上升隆起。中生代三迭纪(距今2.5亿-1.85亿年)时期,保亭县域范围地壳继续上升隆起,基底断裂产生,导致规模宏大的酸性岩浆侵入活动热事件发生。至距今1.4亿年白垩纪早期,全岛断陷盆地相继形成,保亭县境岀现小型断陷盆地。至晚白垩世即距今0. 86亿年时期,是县域岩浆侵入活动最强烈时期,岩浆侵入作用由中酸性演变为酸性,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保城岩体。地质历史演化至距今700万年新生代以来,地壳基本趋向稳定,以风化剥蚀作用为主要特征。
地形地貌
保亭县处于五指山脉南延部分,地势总体上西北部高,东南部低。东北隅和西北隅山脉连绵,峰峦叠嶂,大部分区域由中山构成,七仙岭亦落于此区域内,距县城约8千米。东南隅和西南隅主要由低山、高丘、低丘、台地和河谷阶地构成。县域内中山面积471.6 平方千米,低山面积166平方千米,高丘面积59平方千米,低丘面积94平方千米,河谷阶地面积116平方千米。地貌类型共4种,即中山剥蚀地貌,分布在青春岭、七仙岭、生毛岭、南好革坑岭、同安岭上段与顶峰部分山体,海拔1000-1500米,切割深度24-445米;低山剥蚀地貌,大体分布在南改至响水镇农场、板寮、大口堰、石带村一线以北至县界地段,海拔500—1000米;丘陵剥蚀地貌,低山剥蚀地貌范围为南岸至县界,海拔100-150米;河流堆积阶地貌,基本与河流方向平行,阶地形态呈不规则至椭圆形,如毛感、南春、大本、田岸等地的台地,阶地是居民区和耕作区。
水文水利
保亭县境内水系众多,大小河流纵横交错,分布于全县各地。各河流均具有河道弯曲、坡降陡、水流急、洪水概率大、洪枯水流量悬殊等特点。主要河流共3条,分别为陵水河、藤桥河、宁远河。
水文
陵水河发源于保亭县什玲镇八村贤芳岭,途经什玲镇、保城镇。河流总体走向为西北向东南,于保城镇打南村东南侧0.7千米处汇入陵水县境内,陵水河(保亭段)干流长度39.37千米,在保亭县境内集雨面积 158.2平方千米。总落差1235米,平均坡降0.0112。
藤桥河发源于保亭县毛感乡毛位村昂日岭,途经毛感乡、响水镇、加茂镇、三道镇。流经什龙村、响水村、保利村、南茂 农场、南茂居、北赖下村、三道 农场,于三道镇三道农场四队流至三亚境内(新民水坝以上1.1千米至新民水坝以下2.19千米河段为三亚市与保亭县界河段,界河段总长3.29千米,左岸为三亚市境内,右岸为保亭县境内)。干流长度为61.65 千米,保亭段长度43.47千米,在保亭县境内集雨面积570.9平方千米。总落差1268 米,平均坡降0.0074。
宁远河发源于保亭县毛感乡南好村委会红水岭,途经毛感乡、新政镇,于新政镇南改五村流至三亚境内。宁远河(保亭段)干流长度24.16千米,在保亭县境内集雨 面积129平方千米。总落差930米,平均坡降0.0139。
水利
保亭县建有中小型水库49座,毛拉洞水库为全县第一大水库,属于中型水库,灌溉面积66.67公顷,是集灌溉、发电、养殖于一体综合性水利工程。另外有小(1)型水库 14 座,设计灌溉覆盖面积3086.67公顷,实际灌溉覆盖面积1560公顷;小(2)型水库 34 座,灌溉覆盖面积654.67公顷。地下水蕴藏量为3.64 亿立方米。
土壤类型
保亭县土壤属山地砖红壤地带,可分四个土壤类型,即山地黄壤、山地赤红壤、砖红壤及水稻土。土壤分布受地势影响,呈垂直分布。山地黄壤主要分布在海拔750米以上中山地带,即西北部山地,属于潮湿南亚热带森林气候土壤。山地赤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400~750米之间,是黄壤和砖红壤过渡性土类。砖红壤由于干湿季明显,富铝化作用强,心土颜色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出现不同程度差异,主要分布在海拔 400m以下丘陵地区,即东南部,属于热带地区性土壤,是全县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土壤类型。水稻土属于非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于南丘陵区的保城、什玲、加茂、响水、新政、六弓、三道、南林等8个乡镇,但面积比例小。
自然灾害
保亭县主要灾害为台风、暴雨和春旱,以台风最为严重,平均每年3.9次,以7~9月较多,9~10月强度较大,对农作物危害较大,台风常伴有暴雨及洪涝灾害。全县多年年平均降雨量1900毫米,最大雨量为1964年的2482毫米,最小年降雨量为1013.5毫米。年均雨日为140d以上,全年雨量不平衡,4~10月为雨季,雨量占全年87%:10月~翌年4月为旱季。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保亭县土地总面积1153.81平方千米,耕地 82.74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7.2%;林地面积502.05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43.51%;其他园地411.96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35.70%。
森林资源
保亭县森林面积 146.85 万亩,森林蓄积量保持在 630 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保持在 84%以上。《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总体规划(空间类2016-2030)》,已划定全县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总面积为509.91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44.22%。
矿产资源
保亭县已发现铁、铜、金、钼、铅、锌、水泥用石 灰岩、水泥配料用砂岩、水晶矿、毒砂矿、饰面石材、建筑用河沙、建筑用石料、砖瓦用页岩、砖瓦用风化花岗石、热矿水、矿泉水、地下水矿产18 种。2015 年列入《海南省截至2015年年底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矿种有10种,矿产地12处;储量矿产地以中、小型为主,金属矿产7种、矿产地8处,非金属矿产3种、矿产地4处。
地热资源
根据《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七仙岭地热田热矿水勘探报告》,七仙岭温泉热矿水清澈透明、无色、无味,pH 值为8.81—9.27, 水温65—95℃,矿化度为361—411毫克 / 升,水化学类型为HCO3- Na(重碳酸钠型)且不含游离CO2(二氧化碳),是优良弱碱性天然苏打水。氟含量为 6.2— 8.1 毫克 / 升,浸浴时能杀菌消毒, 具有滋阴养颜、安神解乏功效。硅酸含量为172.9—206.7 毫克 / 升,日出水量3031 立方 米(注:根据已开发的 5 个泉眼日流量计算)。
南药资源
保亭境内有各类南药2152.11公顷,包括槟榔、砂仁、 益智、巴戟、五指山参五大南药148个品种。
生物多样性
植物
保亭县有野生维管植物222科、987属、2258 种(裸子植物6科、6属、14种;单子叶植物29科、209 属、433种;双子叶植物纲150科、698属、1677种;蕨类植物门37科、74 属、134 种),有2万多年前的植物活化石——黑沙椤、中古生植物——海南粗榧。225个野生种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2种,一级3种,如坡垒、 闽粤苏铁、龙尾苏铁;二级29种, 如海南粗榧、海南桫椤等;省级保护植物有45 种。海南省特有物种239个,占野生物种10.1%。维管植物有1500 多种,以樟科、茜草科、大戟科、壳斗科、蝶型花亚科、桃金娘科、兰科等种类为主。此外,大型真菌312种,分别隶属15目33科83属。县境内其他丘陵、平原地区,人工栽培用材林树 种主要有加勒比松、桉树、苦楝树 等;经济林树种主要有橡胶、槟 榔、龙眼、荔枝、芒果、椰子、菠萝蜜等。
动物
保亭县境内有野生脊椎动物400种(哺乳动物68种、鸟类215种、 两栖动物38种、 爬行纲50种、鱼类2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二级保护动物38种;省级保护动物24种。无脊椎动物已采集到鉴定命名昆虫达2222种,已鉴定15目145科1338属2222种,39个新种、1个新亚种、67个国内分布新纪录物种。哺乳动物有猕猴、海南豹猫、椰子狸、树鼯等;爬行动物有三线闭壳龟、平陶龟、山瑞鳖、巨蟒、 眼镜王蛇等。鸟类有孔雀雉、白鹃、红原鸡、鹰雕、黄嘴白鹭、白翅蓝鹊等。
自然保护区
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海南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1955种,隶属194科,870属。裸子植物有13种,隶属4科、5属,被子植物门有1942种,隶属190科、865属。国家一级保护有海南粗榧、海南紫荆木、坡垒、有号称植物活化石与恐龙同时代桫椤;二级保护有蝴蝶树、青皮、鸡嗉子果、罗汉松和当年材种被称作"中央材"陆均松等。脊椎动物337种96科26目,珍稀濒危、重点保护脊椎动物79种,国家级保护珍稀动物有云豹、海南大灵猫、穿山甲、孔雀雉、白鹇、猕猴、红原鸡、水鹿、蟒等20余种,以及大量的昆虫,仅凤蝶总科就有近四百种。2008年1月,海南吊罗山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甘什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甘什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5年,位于三亚市与保亭县交界处、海榆中线国道旁,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主要保护对象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海南省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无翼坡垒,是中国最南端的低地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已记录到鸟类超过90种,包括海南山鹧鸪、海南孔雀雉、厚嘴绿鸠、红头咬鹃等典型的海南山林鸟类。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6月,保亭县下辖6个镇、3个乡,县直辖村级区划1个。县人民政府驻保城镇文明北路县政府办公大楼。
参考资料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3年末,保亭县户籍人口总户数52552户,166520人。分性别来看,男性85486人,女性人口81034人。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5.77万人。城镇常住人口5.75万人,农村常住人口10.02万人,城镇化率36.46%;分年龄段来看,0-14岁2.8万人,占比17.76%;15-64岁11.18万人,占比70.89%;60岁及以上2.79万人,占比17.69%。
民族
保亭县是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县有汉族、黎族、苗族、 壮族、瑶族、回族、清族、畲族、 傣族、土家族、侗族、高山族、 朝鲜族、布依族、京族等23个民族(含外来务工人员),以黎族、汉族、苗族和壮族人口较多。
2022 年,保亭县黎族人口最多,为10.4万人,占比 62.4% ;其次为汉族,人口5万人,占比30.2% ;苗族人口0.8 万人,占比 4.5% ;其他少数民族 0.5万人,占比 2.9%。2023年末,保亭县黎族人口最多,为104007人,苗族人口其次,为7569人,壮族、回族以及其他民族人口共4897人。
语言
保亭县居民主要使用方言分别为黎语、苗语、海南话三种,黎语在语言学谱系分类 上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 但不同居住地区存在方言差别。仅有语言,无文字体现,使用侾方言人数最多,使用杞方言人数次之,使用赛方言的人数最少。苗语在语言学谱系分类上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自身金门瑶语言基本相同。仅有语言,无文字体现。苗族使用同一种语 言,口音基本相同,音位差异微小,仅个别地方、个别语音在发音部分和发音方法上有微小差别。海南话在语言学谱系分类上属汉藏语系汉语闽南语,使用范围主要分布在各乡镇及附近村庄等,使用人数较多。
宗教信仰
黎族信仰原始宗教,主要有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万物有灵、灵魂不灭。个别地区还残留图腾崇拜痕迹。黎族信鬼,最大鬼是祖先鬼,祭祖先鬼要剽牛,其它鬼可以杀猪、杀狗或杀鸡。从事宗教活动的人,黎族称为“道公”“娘母”。在邻近汉区或黎汉杂居区道教、佛教和基督教传入后,对黎族的宗教产生了一些影响,但其核心内容仍然是黎族的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
经济
综述
2023年,保亭县全年生产总值76.19亿元,增长8%(按不变价计算)。第一产业增加值28.29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8.78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39.12亿元,同比增长12%。三次产业比重为37.1:11.5:51.4。
2023年,保亭县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9亿元,同比增长15.9%,高于全省水平7.7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2.57亿元,同比增长82%,快于全省72.5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51亿元,其中用于民生保障支出27.64亿元,占比达80%。
第一产业
2022年,保亭县农业总产值达39.98亿元,同比增长5.4%。从农业主要领域来看:水果种植方面,红毛丹产量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菠萝蜜产量同比增长63.9%,全年水果产量同比增长46.7%。瓜菜方面,主要蔬菜品种豇豆、辣椒、苦瓜、茄子等瓜菜收购价格较往年有所提高,全年蔬菜产量同比增长8.8%。
2023年,保亭县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8.29亿元,同比增长3.4%。从农业产值来看,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9%,细分行业来看,种植业产值同比增长4.1%,林业同比增长2.6%,畜牧业增长4.3%,渔业增长5.9%,农业服务业增长10.3%。从产量来看,粮食年总产量2.53万吨,同比增长13%;园林水果总产量10.64万吨,同比增长20.3%;总肉量1.1万吨,同比增长16.8%;水产品产量0.47吨,同比增长7.6%。
第二产业
2022年,保亭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16.4%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8%。
2023年,保亭县全年工业增加值实现1.56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增加值实现1.15亿元,同比增长7.9%;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0.41亿元,同比增长4.3%。建筑业增加值完成7.22亿元,同比增长2.4%。
第三产业
2022年,保亭县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4.82亿元。
2023年,保亭县全年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9.12亿元,同比增长1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0.8%。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54亿元,比上年增长3.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0.85亿元,增长14.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59亿元,增长7.3%;金融业增加值3.25亿元,增长4%;房地产业增加值9.53亿元,增长39%。
2023年,保亭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29亿元,同比增长8%。分城乡市场来看,全县城镇消费品零售15.61亿元,同比增长8.5%;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2.67亿元,增长5.3%。全县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83万元,同比增长18.9%,高于增幅高于全省3.6个百分点。
2023年,保亭县全年房地产销售面积7.9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4.8%。房地产销售额10.12亿元,同比增长230.6%。全年旅游接待游客量340.4万人次,同比增长54.9%。全县旅游总收入19.43万人次,同比增长42.2%。全县旅游过夜人数110.47万人次,同比增长34%。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保亭县全年固定资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25.8%,高于全省24.7个百分点,高于上年8.2个百分点。其中,政府投资同比增长12.4%,社会投资同比增长37.7%。
经济功能区
七仙岭全球热带水果博览中心项目
该项目位于保亭县热带植物园,总投资34.02亿元,规划面积约3万亩。一期规划面积约 1053亩,二期为引种种植示范区及核心区旅游配套完善,规划面积约4000亩,三期为推广种植拓展区,规划面积约26000亩。
菠萝蜜康养商业综合体
该项目位于保亭县东环路,由海南国基养生文旅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总投资6亿元,规划建设二十栋商业楼,三个地下车库。围绕温泉康养、中医理疗的发展模式,打造海南省首家集温泉、康养、中医药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
食用菌高科技产业园项目
该项目位于保亭县什玲镇,由海南保亭元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总投资1.88亿元,占地面积约150亩,将食用菌产业园建成一个集生产、销售、科研、美食及旅游观光的一体化高科技产业园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保亭县小学数量28所,普通小学招生1866人,小学专任教师数100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98%。普通中学10所,普通初中招生2124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748人,中小学校舍改造16所。
医疗卫生
2023年,保亭县全年共有卫生机构数116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妇幼保健院1所,农村乡(镇)卫生院9所。全县病床位数599张(不含县中医院)。全县各类卫生技术人员数1101人,其中执业医师255人,执业助理医师366人。
文化事业
2023年,保亭县境内呀诺达景区获评“第五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景区获评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及2023年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功举办保亭首届乡村文化节,获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关注并报道。累计服务超54万人次,流通图书18711册,开展流动图书服务、周末少儿活动等活动214场次;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演出118场次,电影下乡活动909场次;举办青少年美术、书法、舞蹈、诵读等文化艺术类培训20场次。成功申报黎族民间打(敲)碗舞、黎族土沉香制作技艺和黎族传统体育竞技等3项县级非遗项目入选海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体育事业
2022年,保亭县举办了体育大拜年全民健身—送社会体育指导乡活动、保亭县中国登山协会初级山地户外指导员资格培训班、2022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职工工间操领操员培训班等;完成了共150名优秀体育苗子选拔、107名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注册及220名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反兴奋剂考试,为海南省第六届运动会夯实人才队伍;参加海南省第六届运动会,在围棋、乒乓球等10项比赛中收获第一名4个、第二名5个、第三名5个;参加海南省青少年锦标赛摘获金牌4枚、银牌7枚、铜牌3枚及多项个人、团体荣誉。
2023年,保亭县成功创建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区,获评多个国家级、省级示范基地。
生态保护
2023年,保亭县全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PM2.5浓度10.7微克/立方米,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乡生活垃圾治理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
社会保障
2023年,保亭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79人,同比增长10.18%。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11人,同比增长20.24%。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8152人,同比增长1.13%。农村劳动力转移4391人,同比下降7.64%。
2023年,保亭县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09人,比上年增加54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712人,比上年增加22人。特困人员(含城市特困人员)370人,比上年增加38人。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参保人员39824人,同比增长3.45%;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人员115703人,较上年减少763人。
交通运输
保亭县初步形成了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主要通道,贯通全县、辐射各镇、连接周边,以县、乡农村公路为脉络,沟通城乡公路交通网络。全年货物运输量23.2万吨,下降0.65%;货物周转量1178.4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2%。全年客运量60.2万人次,同比下降29.9%;旅客周转量3022.5万人公里,同比下降37.4%。2023年,保亭县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83万元,同比增长18.9%,高于增幅高于全省3.6个百分点。
公路
2021年底,保亭县境内共有高速公路省道1条,普通国道2条,普通省道1条,县道8条,乡道36条,加上村道,通车总里程达922.382千米,公路网密度79.98千米/百平方千米。国道71.892千米,省道47.558千米,通车里程共计119.45千米,占公路总里程的12.95%;县道通车里程99.705千米,占公路总里程的10.81%;二级及以上公路通车里程111.786千米,比重达到12.1%。乡道通车里程204.22千米,占公路总里程的22.14%;村道通车里程499.007千米,占公路总里程的54.10%。四级公路通车里程757.466千米,比重高达82.1%。
国道
保亭县境内国道由G224海榆中线、G361陵昌线构成,国道G224从东南至西北贯穿三道镇、新政镇、响水镇,国道G361则从西至东串起响水镇、保城镇、什玲镇。国道通车总里程为71.892千米,占保亭公路通车总里程7.79%。
省道
保亭县境内有2条省道,基本连通了除毛感乡、南林乡外的其它保亭各乡镇。省道通车里程为47.558千米,占保亭公路通车总里程的5.16%。
县道
2022年底,保亭县域范围内有县道8条。县道通车里程为99.705千米,占保亭公路通车总里程的10.81%。
公共交通
2022年,保亭县共有公交线路和农村客运班线30条,全县共有候车亭67个,公交站牌36个,城乡客运车辆公交化率为87.3%。城市公交线路4条,城区微公交6条,城乡公交线路7条,村村通线路8条;有县级公交综合场站保亭新能源公交综合场站1个,共有候车亭67个,公交站牌36个。全域公交线路运营总里程242.4千米,线网密度为0.21千米/平方千米。
城市公交
保亭治县城区常规公交共有线路4条,微公交6条。常规公交线路为1路、3路、5路、6路,整体分布较为均衡,覆盖中心城区,连接中小学、市场、银行、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住宅区、医院、汽车站等主要客流集散点。
城乡客运
保亭县城乡公交线路7条,村村通线路8条,以及农村客运5条,覆盖保亭9个乡镇,60个行政村。另有三亚公交城际1号线穿过保亭县域,线路长度190.2千米,上下行均16站。
人文
保亭县拥有王震将军橡胶试验田、毛政农军指挥部旧址文物古迹,黎族竹木器乐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黎族服饰、黎族节日习俗,以及三色饭、香竹饭等丰富的人文资源。
文物古迹
保亭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项,为王震将军橡胶试验田;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点有22处,主要有毛政农军指挥部旧址等。同时,拥有保亭革命英烈陈列室、和坊茶楼等文物古迹。
王震将军橡胶试验田
王震将军橡胶试验田由王震将军亲自建立,位于保亭县响水镇,占地33亩。试验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国家橡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探索和发展作用。2020年,入选海南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毛政农军指挥部旧址
毛政农军指挥部旧址位于响水镇合口村委会屯亲村小组,是保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毛政农军是保亭地区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农民武装组织之一。
保亭革命英烈陈列室
保亭革命英烈陈列室位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青少年活动中心,陈列室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全国战斗英雄陈理文,第二部分为保亭革命英烈谱,第三部分为保亭革命斗争史,第四部分为保亭革命斗争遗物陈列,第五部分为保亭革命老区乡镇村庄名录。
和坊茶楼
和坊茶楼地处保亭七仙大道南端东侧,与保亭车站相毗邻,占地22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50平方米,建筑高度21.3米。建筑汲取明清建筑中阁楼的精髓与当地黎苗民族元素,由仿古阁楼、厢房、四柱七楼牌等建筑物有机组合而成。内部装修结合海南省黎族苗族图腾元素,在吊灯、中式屏风等装饰设计和老船木茶具体现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坊”二字和楼顶的“七仙来仪”四个大字,分别由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和著名书画家范曾所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亭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代表性项目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10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项。
参考资料
黎族竹木器
保亭县黎族竹木器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老艺人相传,黎族竹木器乐在清代康乾年间最为盛行,主要流传于海南省中部五指山南麓的黎族聚居区。常见的黎族传统乐器主要有独木鼓、叮咚木、鼻箫、口弓、唎咧、口拜、洞勺、哔哒等八大件,乐器散发着原始社会生活的气息,黎族群众利用大自然中的竹木和畜兽皮等原料手工制作而成,生动体现了当地黎族人民崇尚自然的生活和美学观念。2008年6月7日,黎族传统乐器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黎族织染技艺历史悠久,特点鲜明,有麻织、棉织、织锦、印染(包括扎染)、刺绣、龙被等品种。黎族聚居区有极为丰富的木棉、野麻等纺织、印染原料。在棉纺织品普及之前,野麻纺织品在黎族地区盛行。人们一般在雨季将采集的野麻外皮扒下,经过浸泡、漂洗等工艺,渍为麻匹。麻匹经染色后,用手搓成麻纱,或用纺轮捻线,然后织成布。野麻布质地坚实,多用于制作劳动时穿着的外衣和下裳。
黎族织锦图案丰富多彩,有160种以上,主要有人物、动物、植物、花卉、生活用具、几何图案等纹样,而以人物、动物、植物图案为主。织造黎锦的机杼主要有脚踏织机和踞腰织机两种。踞腰织机是极为古老的织机,黎族妇女可用它织出精美华丽的复杂图案,不同图案、色彩和风格的黎锦曾是区分具有不同血缘关系的部落群体的重要标志,具有极其重要的人文价值。2006年5月20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黎族民间故事
黎族民间故事是海南省黎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文学作品,黎族是海南岛原住民,约在3000―4000年前从岭南迁徙而来。因黎族没有文字,仅靠口头相传民族历史、生产生活知识,表达思想感情,进行自我教育,于是产生了内容十分丰富黎族民间故事。黎族民间故事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通过文学艺术形式,黎族同胞歌颂了他们理想中的英雄人物,记录了黎族人民征服自然的事迹,描绘了黎族的风土人情,表达了黎族人民的爱憎情感。2009年10月12日,黎族民间故事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入选海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跳娘舞
黎族民间跳娘舞俗称为“打碗舞”,它流行于保亭县加茂镇加茂村黎族聚居地。黎族民间跳娘舞是古老的民间舞蹈之一,跳娘舞共有八个表演程序:基本动作、跳步、跳踢步、三步摆胯、二步摆胯、摊掌跳摆、甩手祈福、甩手闪臂等。舞时,左手捧头顶上的碗,右手拿一根竹筷,敲打头上的碗,边打边唱边舞,随着节奏,腰身左右扭动,步伐时进时退,腰身左右轻盈摆动,动作抒情优美,细致而开朗。跳娘舞承载着黎族文化内涵、宗教信仰和历史的变迁。2023年12月28日,黎族跳娘舞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海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习俗
服饰
黎族服饰
发饰,妇女结髻于脑后,除结婚盛装外,不用发簪。13—14岁的少女结辫垂在背后。男子则结髻额上,并插一铁质发簪,后来逐渐留辫,辛亥革命初期,禁止黎胞留辫,现在男子都剪发。青年妇女大多数也剪发,只有中老年妇女才保留原来的民族饰。头饰,解放后,妇女已经没有纹面的习惯。留髻妇女都用一条长约1米的黑头巾(没有花纹)套在头上,在脑后髻下打一个结,背后拖一长一短两条垂带。长的垂至背后腰间,短的仅及领部或与肩齐,头顶和髻仍露于头巾外。男子解放前也用头巾等。
苗族服饰
男子服装为黑色无领,肥身对襟衣,钮扣为金属制品,下装已改着汉族装。剃头光或以长头巾缠头。女子上装着无领、开右襟、长及膝部长衣,仅有一钮扣,腰间绑腰带,下装穿短裙;头顶束发,包扎一块四方形的绣有花纹图案的头巾,再披一条绣有lace的尖角头巾。巾顶还套一条长尺许的红带垂在背后;赤足,腿部裹绷带。亦喜着长衣,下穿西裤,束腰。佩带耳环,手镯等饰物。
节日
黎族节日
春节:黎族民间称为过旧历年,从除夕至新年初四止。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把室内外打扫清洁,杀鸡宰猪,裹糯米粽子,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当天祭祀祖先,是夜在家祖先牌位燃灯通宵达旦。解放前,没有手表计时,就由村中长辈在除夕傍晚时分,在菜地耐瓜藤尾端做记号,夜里大家到瓜棚下去看,如果发现瓜藤尾端超出原来的标遼,即表示新的一年到来了,大家鸣炮迎春,住在娘家出嫁女要回丈夫家过年。
苗族节日
苗族一年中有旧年、年仔(正月十五)、清明节、端午、禾仔(六月初六)、禾仔斋(六月初七)、中元节、新禾节和冬至等九个节日。苗族的旧年类似汉族的春节,较为隆重,家家户户都要备置年货,岀嫁女子要随其夫回娘家过年。除夕吃年夜饭,正月初一吃素或整日不进食,初二各家互相拜年。
饮食
苗家五色粽
苗家五色粽是用野生植物的汁液来提取天然色素,有红、黄、蓝、黑、白五色。五色粽的制作方法简单,先将糯米用猪油或花生油炒出清香,取出分装五份,然后用野生植物的汁液将糯米分别染成红、黄、蓝、黑、白五色,再加入腌好的猪肉、牛肉等肉类,接着用芭蕉包裹,再用麻绳捆绑。煮粽子时,水要浸没粽子,煮约两小时即可食用。
苗家三色饭
苗家三色饭是苗族特色美食,一般在农历“三月三”期间制作和食用,是苗家用来招待客人和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性食品。苗家三色饭原为五色饭,分别为红、黄、蓝、黑、白五色,先将山兰糯米分别放入红蓝藤叶、黄姜等五种植物汁液中浸泡,然后用特制独木蒸笼蒸熟即可食用。如今五色饭已改为三色饭,有红、黄、黑三色,色彩鲜艳,清香可口。
黎家竹筒饭
黎家竹筒饭是用新鲜竹筒装着大米及味料烤熟的饭食,是海南黎族传统美食。保亭黎家竹筒饭通常是用山兰稻(旱稻)配以肉类,放进新鲜的粉竹或山竹花锯成的竹筒中,加适量的水,再用芭蕉叶将竹筒口堵严,置于炭火中烧烤,绿竹渐焦,清香四溢,削掉烧焦的竹筒表皮即可食用。
黎家山兰酒
山兰酒因黎族人采用山兰稻酿制而得名。山兰酒制作方法有二,一种是将山兰米蒸熟揉散成粒,再将特定植物和米粉制成的“酒饼”碾至粉状掺入其中,装进坛里。一日后取少量冷水沁入并封口,埋到芭蕉树下自然成酒;另一种是将蒸熟的山兰米和碾碎的“酒饼”混合放置在垫满芭蕉叶的锥形竹筐中,上面也用芭蕉叶封盖,三日后朝下的竹筐尖部即开始滴出酒浆。山兰酒因存放时间的长短而味道不同。酿好的酒存放十天左右是甜的,是黎族人通常叫“BIANG”酒。
树仔菜
树仔菜属热带灌木,树仔菜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2含量是普通蔬菜的10多倍,维生素c和蛋白质是普通菜的45倍,其嫩梢细嫩多汁、肉质脆、无渣滓、味道鲜美,炒食、煮食均可,由于粗生耐长,种植不需施用化肥和化学农药,保持了原有天然属性,是具有保亭山区特色"绿色食品"。
红毛丹
红毛丹原产马来群岛热带雨林,其果实外观多毛刺,分黄、红、粉红等颜色(以红、黄两种颜色为主),色彩鲜艳,肉质嫩滑,味道清甜可口,是典型热带珍果。1960年引入保亭种植。保亭全县红毛丹种植面积3万多亩,果实上市时间为西历去掉5月底至11月底,主要销往海南省各旅游区和广东省、上海市等地。
雷公笋
雷公笋民间多将其鲜嫩杆茎用洗米水腌制成酸,当家常小吃,或拌炒鱼、肉,味酸质脆、肉嫩鲜美、消食去腻,是具有保亭山区特色的“绿色食品”。
风景名胜
保亭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七仙岭、仙安石林、仙龙溶洞等自然景观,以及国家AAAAA级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AAAAA级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神玉岛文化旅游度假区等景区景点。
七仙岭
七仙岭又名七指岭,奇峰由七座峭立的花岗石组成,以七个状似手指的山峰而得名,七峰险峻、天然绝壁。现建有登山石板栈道2300米,共有3770级台阶;木质观光栈道850米。在石板栈道的终点处有一处长约80米的攀岩石壁,设有辅助铁索,坡度约为75度。
七仙岭的最高山峰海拔约为1126米,登上峰顶,可尽享“一观、二看、三瞻、四望、五拜”境界和“与仙同游、与人同乐、与景同醉、与山同寿”无穷乐趣。即一观—观日出;二看—看黎村苗寨;三瞻—北瞻五指山、东瞻吊罗山、西瞻毛公山;四望—可望南海、林海、云海、雾海;五拜—三峰和四峰之间有一尖状巨石,面向四峰,神似朝拜四峰,即“童子拜观音”。
仙安石林
仙安石林位于保亭县毛感乡境内,距保亭县城40公里,属于热带雨林型喀斯特剑状、针状石林,面积约600亩。天峻石林海拔700米,四周悬崖峭壁,古树相围,相对高差达150多米,天然植被覆盖率达70%,呈现出热带低山雨林景观,集山、石、洞、崖、林、溪于一体,是热带风雨溪流镂雕的艺术精品,填补了中国热带岩溶石林地貌的空白。
石林彝族自治县内溶沟似刀劈斧砍,最深达25米;百余尊大石芽和无数小石芽鬼斧神工、千姿百态,仙女、骆驼、雄鹰、恐龙、虎豹、乌龟、海马等栩栩如生,最高达35米。石林内还有许多溶洞,如:千龙洞、仙女洞和蟠龙洞,大小各异,千回百折,洞中有洞,洞中之河可行木舟。
仙龙溶洞
仙龙溶洞位于毛感乡千龙苗村附近,洞口宽20多米,高30多米,全长400多米,海拔500-700米。溶洞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旱洞,由“龙门厅”“龙王殿”“登天宫”“通海长廊”等6个串珠式洞厅组成,最大洞厅宽约30米、长约50米、高约40米,可容纳千余人,洞厅内石柱如林、石花缤纷,石笋、石塔、石幔精彩纷呈,“龙王探宝”“仙女下凡”“石羊吮乳”“野生灵芝宝石”等奇石琳琅满目,可谓鬼斧神工,下层则是宽窄不一的廊道,峡谷、天桥、暗河、跌水参差其间。
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
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位于保亭县三道镇境内,距保亭县城40公里,距三亚市35公里,距三亚凤凰国际机场52公里。2012年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先后荣获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示范单位、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保亭扶贫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
景区以热带雨林为主体基础景观,是浓缩海南省本土植物精华的生命基因库和天然大氧吧,融会“雨林文化、黎峒文化、南药文化、生肖文化”等优秀文化,构建以“原始绿色生态”为主格调,集民俗风情、观光娱乐、休闲体验、健康养生于一体的高档次、高品位、高质量复合型生态文化旅游区和大型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
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
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是全国首家民族文化5A级旅游景区,景区由甘什嘚(上村)、甘什抄(下村)、雨林苗家、梦想田园四大板块组成;主推项目包括水陆越野车、大型实景演出《槟榔·古韵》、田野卡丁车、飞林探巢、高空自行车、山地滑车、高空滑索等21个网红打卡项目。
槟榔谷景区坐落在万余棵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槟榔林海中,景区内古木参天、热带植物长势喜人,海南大风子、黄花梨、见血封喉、苦丁茶、菠萝蜜等多种植物在景区生长。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景区以四大黎药传承基地为核心,主抓黎族、苗族民族医药建设,加强民族民间中医药古籍文献、经典名方、口传心授等医药资料的抢救收集、整理研究。
神玉岛文化旅游度假区
神玉岛文化旅游度假区地处五指山南麓,位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响水镇境内,年平均温度20.7-24.5℃,负氧离子高达每立方米10万个,PM2.5数值为零,森林覆盖率高达85%以上。景区以玉文化和生态文化为核心主题,融合文化旅游生态景区、健康养生度假基地和主题精品酒店集群三大业态,拥有山地湖泊、热带雨林、桫椤丛林和桃花水母等自然奇观,是游客向往的度假天堂。2024年,入选国家4A级景区。
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
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距保亭县城7公里,1998年经国务院和国家林业局联合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独具特色的温泉、奇峰、田园风光、民俗风情。温泉温度最高可达95℃,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温泉水属硅酸重碳酸钠型水,日出水量3800多升,是海南岛探明的出水量最大、温度最高的温泉,具有清净肌肤、美容、医疗保健等功效。
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是海南岛内仅有的几片保存较为完好的热带雨林之一。森林公园内古树参天、藤萝交织。目前已探明的各类珍奇植物500多种,野生动物500多种。在登山石板栈道约700米处有一片集中分布桫椤群落,杆高9米多,桫椤被誉为“植物活化石”,是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古老孑遗植物,古老可上溯到恐龙时代。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4-03-05
关于印发《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水土保持规划(2022-2030年)》的通知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4-07-20
2023年度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国家统计局.2024-07-20
2023年保亭县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保亭县统计局.2024-10-01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历史人文.海南史志网.2024-10-01
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2024-07-21
保亭县呀诺达、槟榔谷景区入选海南省第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海南自贸港人才工作网 .2024-07-21
县政府办公室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4-07-20
自然地理.海南史志网.2024-07-20
【地名探源】保亭县名称由来.海南史志网.2024-07-19
保亭县.海南史志网.2024-07-21
保亭:推进十大特色重点产业 打造健康医学科技产业研发中心.海南省科学技术厅.2024-07-21
湖山拥福田地生辉,深圳福田区入选2021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发.澎湃新闻.2024-07-21
关于命名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公告.生态环境部.2024-07-21
保亭荣获“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称号.保亭县融媒体中心.2024-07-21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全域旅游公路建设发展规划(2023-2025 年)》的通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4-07-21
争创自贸港绿色发展典范.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4-07-20
海南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IPE.2024-07-20
惊艳!三亚这10个绝美观鸟地点不容错过.南海网.2024-08-03
穆克瑞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4-07-20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领导调研人大代表工作及民生项目进展.海南人大网.2024-07-20
县政府领导.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4-07-20
【两会,我在现场】政协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开幕 .搜狐网.2024-07-20
宗教信仰.五指山市人民政府.2024-07-20
2022年保亭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4-03-05
保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经济总量稳步上升.网易.2024-07-20
关于再次公开征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全域公交发展规划(2023-2025年)》意见的公告.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4-07-21
海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海南省人民政府.2024-07-21
保亭黎族首领王老大墓等19古迹被列入县级保护.海口网.2024-07-21
自驾东线高速 行走东部 追寻那抹红.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2024-07-21
市县︱美好新保亭 绿色明珠美如画(三).阳光海南网.2024-07-21
金江农场:那块让将军王震牵挂30年的试验田.新浪新闻 .2024-07-21
忆王震在金江农场胶园的日子里.政协海南省委员会 .2024-07-22
我院开展 “探寻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4-07-2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7-21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并公布海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海南省人民政府.2024-07-21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4-07-21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琼府〔2023〕43号.海南省人民政府.2024-07-21
黎族竹木器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7-21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名 录 和 第 一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4-07-22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7-21
依靠好生态 捧上金饭碗 “非遗+茶产业”助力五指山乡村振兴.百家号.2024-07-22
多姿多彩的三亚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亚市人民政府.2024-07-21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海南省第 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与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海南省人民政府.2024-07-21
保亭3项入选!海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搜狐网.2024-07-21
苗家五色粽.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4-07-21
苗家三色饭.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4-07-21
黎家竹筒饭.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2024-07-21
黎家山兰酒.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4-07-21
保亭特产.阳光海南度假天堂.2024-07-21
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海南省人民检察院.2024-07-21
仙安石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4-07-21
仙龙溶洞.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4-07-21
神玉岛文化旅游度假区.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4-07-21
海南神玉岛荣获国家4A级景区称号,传承千年玉文化.新闻晨报.2024-07-21
保亭再获“国家卫生县城”称号.海南省人民政府.2024-07-21
保洁新模式 走进“国家卫生县城”保亭.海南日报.2024-07-21
城乡巨变风光美 奋勇争先看保亭.海南日报.2024-07-21
许你四时明媚 来场洗肺之旅.海南省人民政府.2024-07-21
国家民委关于命名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的决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4-07-21
保亭临高被列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海南日报.2024-07-21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的通知.文化和旅游部网站.2024-07-21
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名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2024-07-21
2023中国最美县域 沁源上榜!.沁源县人民政府.2024-07-21
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县拟授牌命名名单的公示通知-荆楚网-湖北日报网.湖北日报网.2022-02-16
省林业局决定授予昌江、保亭“海南省森林城市”称号.海南省林业局.2024-07-21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2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名单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网站.2024-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