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变奏曲

《死亡变奏曲》(Death variations)是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挪威小说家、剧作家约恩·福瑟(Jon Fosse)的戏剧作品,出版于2001年,后被收录《有人将至(约恩·福瑟戏剧选)》中。

《死亡变奏曲》是一出典型的留白戏剧,年迈的男女面对女儿自杀的感到震惊,回溯一生发现女儿的成长过程中被父母忽视,一地鸡毛的现实让她对人生丧失信心,在孤独中与“死神做朋友”,得知父亲将第三次结婚后选择跳海。在没有细节描写的故事中,在“情绪流”与“意识流”中体现两代人的悲剧,从家庭表面的解体,探究更具普世意义的人类困境。

2002年,《死亡变奏曲》获“北欧国家戏剧奖”。随着乔恩·福斯作品的广泛传播,《死亡变奏曲》也被中国上海戏剧学院搬上戏剧舞台。

内容情节

《死亡变奏曲》是一出具有迷惑性的留白戏剧。讲述了男人与女人结婚后生下一女,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男人借以“工作养家”为名外出,结识了其他女人,对妻子逐渐消弭的爱意转移到了另一个女人身上。后来男人选择了与妻子离婚,女儿选择搬出这个家。在独居的日子里,女儿渐渐变得沉闷抑郁,在听到父亲可能会结第三次婚的时候,女儿的心绪愈加复杂、悲观。于是在一个冰冷漆黑的雨夜,女儿选择跃入深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角色介绍

男人

家庭里的父亲,一贫如洗,找不到工作,与女人结婚生下女儿后,总是魂不守舍,常常往外跑,缺失了对女儿的陪伴。离婚后再婚,之后又准备跟第三个女人结婚。后来的一天,接到了女儿去世的消息,此时年迈的男人与曾经也已年迈妻子再见面,谈论着女儿的去世。

女人

家庭里的母亲,与一个没有经济基础的男人结婚,婚后在租来的狭小房间内独自哺育女儿,女人也当面问过男人,“她”叫什么名字。随着女儿长大,每次问及“爸爸去哪儿了”,女人总是无法言说。后来离婚后女儿搬出家,女人独自生活,直到接到了女儿去世的消息。

女儿

家庭里的女儿,出生在狭小的出租屋内,被妈妈抚育长大,从出生起就很少见到父亲,在向母亲询问时也得不到答案。后来父亲与母亲离婚,与外面的女人结婚,女儿执意搬出去独居。在她独居的日子里,常常与“朋友死神”聊天,逐渐对生活丧失信心,在听到父亲还将结第三次婚时,她对世界极度厌倦选择走向极端,第二天人们在海上发现了一具漂浮的尸体。

作品特点

孤独与死亡是《死亡变奏曲》的主题,作者用留白的方式传达在他看来有可能是对所有问题最准确的回答,沉默与空白在这部剧作中占据了最核心的位置。作品结构复杂,福瑟以年老女人与年老男人谈论女儿去世的情节为开篇,故事的描写多是留白,并未过多的介绍故事背景和细节,简单的构成一个粗略的情境。在缺失男人的家庭里,女儿与女人的命运走向未知。女儿通过母亲的遭遇,对自己的未来丧失信心,在孤独的生活里思考死亡,选择与“死神”做朋友,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看透了生命的底蕴。剧中提供的事实非常有限,没有真相、没有冲突,在“情绪流”与“意识流”中体现两代人的悲剧,从家庭表面的解体,探究更具普世意义的人类困境。

作品影响

2002年,《死亡变奏曲》获“北欧国家戏剧奖”。随着乔恩·福斯的作品逐渐被译介至海外,2023年中国上海戏剧学院将《死亡变奏曲》作为2017级表演系、舞美系毕业作品搬上舞台。

参考资料

有人将至.豆瓣读书.2023-10-05

死亡变奏曲.asymptote.2023-10-05

剧评 |《死亡变奏曲》:在静默与注视中拥抱黑色大海.澎湃新闻.2023-10-05

2023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展演特邀剧目《死亡变奏曲》正式建组.上海戏剧学院.2023-10-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