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法律问题

《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法律问题》是霍政欣所著,2013年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学专著,探讨了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法律问题。

基本信息

作者:霍政欣

出版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页数: 354页

出版日期:2013年版

字数:395千字

内容简介

作为首部系统、深入地研究追索中国流失海外文物所涉问题的法学专著,本书以国际法与比较法为主要视角,结合大量史料、文献及实际案例,勾勒出文物返还领域各国国内法与国际法的演化脉络,厘清其晚近发展规律,并预测其未来演进趋势。该书的重要与创新之处还在于细致地分析了主要文物流入国的现行法律与当代调整文物返还的主要国际公约,对追索文物面临的法律障碍进行了全面地梳理与研究,对中国的相关立法及司法实践做出鞭辟入里的检省与反思,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套旨在破解中国文物追索困局的战略与法律建议。

目录

总序

代前言

第一章:文物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主要文物贸易国的国内法问题

第三章:文物返还的国际法问题

第四章:跨国文物追索诉讼的国际私法问题

第五章:追索流失文物的基本方式及其比较研究

第六章:文物法的晚近发展

第七章:文物法的趋势展望

第八章:中国的文物追索:历史回顾、现状评估与策略构想

编辑推荐

文物是一个民族数百年甚至是数千年、数万年得以沉淀形成的艺术瑰宝,它是一个民族成长发展的历史印记。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悠文明史,近千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下,埋藏着无数承载着华夏兴衰记忆的历史文物。但是近代以来,我们经历了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浩劫,经历了盗墓成风的军阀混战时代,最终本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众多珍贵文化遗产,几经辗转,摇身一变,却成了劫掠者博物馆里得以洋洋自得的镇馆之宝。

2009年初,佳士得拍卖流失海外多年的两尊圆明园兽首铜像事件,引发了国人的强烈反感,并将我国追索流失海外文物情感决心推向高潮。长期以来,我们屡耗巨资从海外购回属于自己的文物,从最初的十多万美元到后来的数千万美元,到底是谁在投机取巧、绑架了我们的民族感情?这是一个令我们深思的问题。

海外流失文物的追索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不仅牵涉工商、税务、公安、海关、司法等多个部门,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关系到外交、国际合作等方面的问题。本书通过阐述国内、国际文化财产法的历史演进,系统分析了文物流出国以及文物流入国的关于文物交易的法律问题,进一步指出我国追索海外流失文物所面临的诸多法律和实践障碍。而后以“1970年公约”和“1995年公约”等国际条约为研究主线,同时兼顾其他相关国际惯例和文物交易实践,结合国际、国内成功追索流失文物的案例所形成的经验,前瞻性地探讨了流失文物的回归途径,试构建了我国追索流失文物的良好模式。全书内容丰富,视野开阔,纵横有致,分析透彻,是一本流失海外文物追索的重要专著,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