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堰淌村

三堰淌村位于湖北省松滋市刘家场镇的西南边陲,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枝城市接壤。该村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素有“荆州市屋脊”之称。全村面积8.6平方公里,农户324户,人口5800人。三堰淌村一直致力于文明村建设工作,连续三届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村”,连续二届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先进单位”,2010年被授予“湖北省生态村”,先后被评为省级“卫生村”、“荆州市经济实力十强村”。该村还被誉为“荆州第一村”,“鄂西南旅游名村”,是湖北省乡村农业观光旅游示范村,荆州市旅游名村,为湖北省4A级旅游景区,与五峰湖北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5A级景区接壤。三堰淌村的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是一个亚热带地区。

地理位置

三堰淌村位于松滋市刘家场镇的西南边陲,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枝城市接壤。

村庄发展

三堰淌村在“两冲三淌四面坡”的山岭沟壑中,展现“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貌特征。东邻松滋西南重镇刘家场,西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南通潇湘,北望宜都,中部群山环抱。历史上,三堰淌村曾因自然环境恶劣而贫困,但村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通过矿藏开发、养猪场建设、退耕还林等措施,实现了经济和环境的双重发展。如今,三堰淌村已成为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代表和示范村,也是旅游的最佳目的地。

领导成员

总支书记(刘治富):当选省人大代表、被评为松滋市首届十佳经理(厂长)、连续两届评为全市“十佳村书记”

工业书记(吉明东

气候条件

三堰淌村地处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区内,四季气候分明;春季冷暖多变,雨量递增;夏季炎热潮湿,雨量不均;冬季较长。地形复杂,高低悬殊,空间气候差异较大。冬暖夏凉,山地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山间盆地水热条件为全村最优,而山上的气候则为全村最劣,山腰南坡有逆温层存在。境中光、热、水资源充裕。多年平均气温14℃—16.9℃,最高气温为39.5℃,最低气温为-10.9℃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00—19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为100—106.4t千卡。全年无霜期为260天,年降水量为1050—1300毫米。相对湿度在74—83%之间,年均温度为78%。主导风向为北风和东北风,冬春多寒潮和西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即梅雨季节南洋风),时有东南风。历年均风速为2.4米/秒之间。

矿产资源

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有煤、岩盐、硅铁石、重晶石、石灰石等22种。

区域规划

三堰淌村规划有赵吉淌、羊皮淌、三堰淌三个小区。

历史渊源

三堰淌村古属荆州市战国属楚,秦属南郡隋朝大业属南郡。刘知远5年(公元前202年)设松滋县属之。

经济发展

三堰淌村的经济发展始于村党总支书记刘治富的领导,他带领村民通过煤矿开发、养猪场建设、退耕还林等措施,实现了经济和环境的双重发展。村内企业达到7家,包括金富矿业公司,每年可为村级经济增加千万元以上的收入。此外,三堰淌村还投资800多万元创建了湖北三堰淌畜牧公司,形成年出栏生猪2万头以上的养殖规模。

周围交通

三堰淌村地处国道351的省道322,距离刘家场镇约13.3公里,约20分钟车程。距离松滋市政府约47.3公里,约1小时车程。距离松滋火车站约47.3公里,约1小时30分钟车程。距离宜昌东站约87.5公里,约1小时20分钟车程。距离宜昌三峡机场约90.9公里,约2小时车程。

旅游资源

天井寺位于刘家场镇三堰淌村,寺内有观世音菩萨石雕一组,传为道山和尚开凿,元贞元年(1295年)开山建寺,后经多次重修。三堰淌村农村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区总投资5000万元,打造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刘家场镇首个生态型旅游名村,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村花田旅游和农家观光生态旅游,突出旅游发展的优势,将三堰淌村旅游走向全省。

村庄特产

三堰淌村的特产包括鱼糕、茶叶和松乳菇。鱼糕是荆州一带特有的汉族风味小吃,以吃鱼不见鱼,鱼含肉味,肉有鱼香,清香滑嫩,入口即溶被人称道。茶叶产自三堰淌村,外形细秀翠绿悦目,内质香高持久,滋味鲜醇回甘。松乳菇,俗称雁来菌或者盎窝菌,因产于松林地,又名松菌,是湖北三堰淌村山地的特产,驰誉于湘鄂一带。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